參訪廣西東北部岔山村秀水村
灣區媒體探索賀州古村遊
【本報記者古楨輝賀州七日電】鄉村旅遊已然成為當前的旅遊熱點,由賀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廣西分社組織的“二〇二五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採訪團”,今日專門探訪賀州富川縣岔山村、秀水村等歷史文化古村,了解賀州深挖古村文化、開拓旅遊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徑。
媒體團首站抵達的岔山村具有六百多年歷史,地處於廣西和湖南交界處,擁有著名的“瀟賀古道”。村內城牆、青石板道、馬幫驛站,以及古樹、古戲台、古廟、風雨橋等經歷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古韻悠悠。
陸路取代一度沒落
村支書楊志魁表示,岔山村是古代南北水上交通的必經點之一,從湖南進入廣西的第一個村,因此被稱為“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可惜到近現代,陸上交通逐漸取代水路,村子也慢慢沒落。“二〇一五年,村子建檔立卡開展脫貧攻堅時,集體收入幾乎為〇。”
他指出,近十年來,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岔山村通過保護和挖掘歷史資源,發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打造“互聯網+古街+美食”的發展模式,帶動傳統農業種植業、餐飲、民宿業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去年接待遊客達四十九萬,集體收入近六十萬。
與岔山村相鄰的秀水村,也是桂東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古村落之一。該村素有“耕讀傳家”傳統,村支書毛立星指出,自唐代開元以來,村裡共出二十六名進士,二十七名舉人,為官入仕者達數十人。
粵港澳客喜鄉村遊
秀水村不僅有風光秀美,而且還有保存古門樓、古戲台、古宗祠、狀元樓、東江石拱橋、登瀛橋遺址、東江書院遺址,以及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成為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和桂東文化相互融合的歷史見證,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等稱號。
“作為一個千年古縣,岔山村、秀水村都是當地對古村落保護開發的一個縮影。”富川縣住建局副局長鄧清福指出,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傳統村落二十七個,包括三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四個瑤族特色村寨,通過保護與開發,成為深受粵港澳遊客喜愛的鄉村旅遊打卡點。
六成灣區客訪古鎮
媒體團下午還參觀黃姚古鎮和黃姚香谷。其中,發祥於宋朝開寶年間的黃姚古鎮是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以典型的岩溶山水景觀、神秘的龍文化崇拜、精巧的明清建築、地道的廣府民俗風情和光輝燦爛的革命史跡聞名於世,區內小橋流水、參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聯牌匾被稱作“黃姚四絕”。
黃姚古鎮文化旅遊有限司副總經理陳曉龍透露,景區去年接待遊客量逾一百三十萬人次,當中六成以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今年,古鎮將着重注入民俗文化等元素,包括魚龍節、柚子燈節等節慶文化,豆豉、黃金酒等非遺美食,以及道教文化等,讓遊客一站式體驗嶺南文化分精髓。
他還指出,古鎮共有三百多家民間建築,目前僅開發一百八十多間。希望通過引進更多粵港澳資本和商家,合作開發高端民宿、文創藝術等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