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堂藏書在澳門
澳門大學圖書館現藏中文古籍七千多種,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刻本、抄本、批校本等等,其中有一本著名的明朝刻本——《新編纂注資治通鑑外紀增義》。這本古籍中印有“安樂堂藏書記”和“明善堂覽書畫印記”。
清朝第二代怡親王弘曉(一七二二至一七七八年)是乾隆皇帝的堂弟,因酷愛出版和收藏古籍,興建了名為“明善堂”、“安樂堂”藏書樓,這本古籍即為怡親王府舊藏。據估計,怡親王府藏書超過五千部,近二十萬卷,其中宋本便超過一百部,堪稱文化瑰寶。後來怡王府的藏書因故散落,該書被嶺南望族汪兆鏞所得,後來被澳門東亞大學(澳門大學前身)校董會主席何賢先生購入,並捐贈給學校圖書館,在澳門保存至今。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史書,宋神宗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定書名,並親自為該書作序。《資治通鑑外紀》是一起參與編撰工作的劉恕所作的《資治通鑑》前傳,《新編纂注資治通鑑外紀增義》則是對《資治通鑑外紀》進行大量節選、加工、注釋和議論的作品。這本古籍具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價值。一方面,刻本的留存對於《資治通鑑外紀》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還為明朝“綱鑒體”史書的編纂提供了可借鑒之處,有重大影響。另一方面,澳門大學圖書館所藏的是明朝的刻本,距今已經流傳超過了五百年,但保存狀態良好,是難得的珍本、善本,對中國文獻學有着重要研究意義。
二〇一〇年,澳門大學圖書館所藏的《新編纂注資治通鑑外紀增義》、《重校正唐文粹》、《宗忠簡公文集》三本明朝古籍被國務院選入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近期還一同被錄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目前,澳門大學圖書館已經將這三本古籍數位化,更好地進行保護、研究、推廣。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潘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