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並不相克
明末清初的學者王夫之,在儒學發展史上佔一定的地位。他說過:“五行無相克之理,言克者,術家之膚見也。五行之神不相悖害(木神仁,火神禮,土神信,金神義,水神知),充塞乎天地之間,人心其尤著者也。故太虛無虛,人心無無。”“無無”:謂人心不存在空無所有的狀態。還是針對主張虛靜以守其心的人的觀點而發的。
這段話是說:五行之間不存在互相克制的道理,聲言五行相克制的,是術數界人士的膚淺見解。五行的品質不相衝突、相互傷害(木的本質是仁,火的本質是禮,土的本質是信,金的本質是義,水的本質是智),充塞天地之間,在人心這裡,是彼此之間不相互衝突、相互傷害關係的尤其突出的表現。所以說太虛沒有空虛狀態,人心沒有空無狀態。
王夫之說:得五行之和氣,則能備美而力差弱;得五行之專氣,則不能備美而力較健。伯夷、伊尹、柳下惠,不能備美而亦聖。五行各太極,雖專而猶相為備,故致曲而能誠。氣質之偏,奚足以為性病哉!
文章說:人稟受五行的中和之氣,就能夠完備而美,力量上卻稍微弱;人稟受五行中的某一專一之氣,就不能夠完備而矣,力量上卻較為強健。伯夷、伊尹、柳下惠不能夠完備而美,卻也是聖人。五行各自如同一個渾全的太極,人所稟受的雖然是某一專一的五行之氣,但所稟受的專一之氣間仍然彼此相互完備地涵具着,因此推及正大人文之道所流經的每一個時點或時段而能夠保有一顆真誠之心。氣質上的偏頗、哪裡足以成為人性的弊病呢!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