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張絕聖棄智
據中新社報道:“漢語盤點二〇二四”揭曉儀式二十日在北京舉行,“智”、“新質生產力”、“變”、人工智能(AI)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
關於這個智字,指的是智慧、聰明。《老子》第十九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老子》是說:拋棄聰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和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就自然會消失。“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有所歸屬,保持樸質,減少私慾,拋棄“聖智禮法的”學問,沒有憂慮。“智慧出,有大偽”,而主張拋棄這種聰明智巧。他指出“聖”“智”產生法制巧詐,用法制巧詐治國,便成為擾民的“有為”之政。拋棄這種擾民的政舉,人民自然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
仁義本來是用以勸導人的善行,如今卻矯揉造作,有人更剽竊仁義之名,以要利於世。那些人奪取職位之後,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一代的道德大師,把仁義一類的美名放在口袋裏隨意運用。莊子沉痛地說:“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至於變,是變化。有謂世事多變,變才是永恆。《書 · 畢命》:“旣歷三紀,世變風移。”言殷民遷周已三世紀,世代民易,頑者漸化。有謂:“人會變,月會圓。”月有陰晴圓缺,天氣如是,世事如是,人更如是。據所知詞人柳永,他的別號曰“柳三變”。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