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2月23日
第B07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棄械無罪 背鍋有理?

回顧法國近代史,貝當一生功過,始終難以評說。

棄械無罪 背鍋有理?

談到法國近代史,亨利·菲利普·貝當(Philippe Pétain) 這個名字可能相對陌生。這位一生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從曾經受盡萬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淪為二次大戰之後的叛國戰犯,這一切都是天命難違,抑或純屬人為?

天生平庸還是大器晚成?

貝當一生大起大落,引起不少西方學術界的興趣,英國歷史學家朱利安·傑克遜(Julian Jackson) 是其中之一。傑克遜現任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以及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專門研究二十世紀法國史,在學界早成一家之言,較為人熟知的著作有《法國黑暗時代》、《法國淪陷:一九四○年納粹侵略》、《戴高樂一生》等。

去年中,傑克遜推出《法國審判:元帥貝當奇案》,透過戰後指控貝當為法奸的審訊,了解這位平民梟雄的出身及經歷,從而深入剖析上世紀法國一段波譎雲詭的歷史。貝當的大半生,都與軍事結下不解之缘。一八五六年出生於法國北部加萊省的他,是一個天主教農民之子,母親早逝。在十九歲那年,貝當考入聖西爾軍事學校,翌年加入法國陸軍,但在軍隊中晉升緩慢,直至四十四歲才升為少校。

在軍中表現未如理想,除了貝當耿直的性格,也可能跟他堅持的一套戰術理論有關。貝當一直認為在當時的歐洲各國,只一味崇尚進攻,認為這是贏得戰事的唯一方法,但他強調攻防是一個動態平衡,除非敵人已潰不成軍,否則只強調進攻,只會讓士兵白白送死。這種驟耳聽起來相當“鴿派”的理論,法國軍中沒幾個贊同,但當時有一個剛從軍校畢業的小伙子,卻對貝當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人就是後來在生死時刻決定貝當命運、暫且先按下不表的戴高樂。

到了一九一四年,已近花甲之年的貝當晉升成為上校,未幾,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位本來難望再攀事業高峰、正待退休的老軍人,被捲入了時代的漩渦。或許有感機會終於到來,貝當竭盡所能,在軍中爭取表現,並於一九一六年的“凡爾登戰役”中一戰定江山。在十個月的拉鋸戰期間,貝當親上前線,指揮當地法軍,成功擊退德軍進攻,最終守住可通向巴黎的戰略要塞凡爾登。

歷史與命運交錯之過?

“凡爾登戰役”後,貝當在法國軍中聲望日隆,也動搖了士兵對“盲目進攻”戰術的信心,加上他在升任法國陸軍總司令後,常到前線聆聽士兵的意見,致力改善軍隊褔利,在所有部隊中擁有崇高威望,

最終一場世界大戰,貝當由一位上校升任為法國元帥,法國民眾更情願稱他為“法蘭西救星”,而拒絕稱他為高高在上的“元帥”。貝當於是搖身一變, 成為國家英雄。

踏入上世紀二十年代,貝當在法國的民望一時無兩,個人榮耀達至頂峰。在國外,他儼如法蘭西的象徵;在國內,他是法國軍隊中當之無愧的頭號人物,享盡所有最高規格的待遇,官運之亨通,跟他早年停滯不前的仕途大相逕庭。集大權於一身的他,亦毫不掩飾自己如何討厭民主制度,對獨裁統治更是情有獨鍾。一九三九年,已八十三歲的貝當被任命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他和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更是私交甚篤。

本來早屆安享晚年之齡,大使任命於其政治生涯,也不過類似一個影壇的“終身成就獎”,當時的貝當大概沒料到,二次大戰爆發,竟將自己扯進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一九四○年五月,納粹德國閃電突襲西歐,法國、荷蘭、比利時相繼失守。法軍縱極力負隅頑抗,卻始終無力回天。當時法國政府緊急召回人在西班牙度假的貝當,並推舉他為法國總理,當權派更打了一套為自己脫身的如意算盤:他們希望依靠貝當在一次大戰建立的威望,挽救法國戰敗的命運;萬一失敗,也可推卸責任到老人家身上。

貝當為法國全民背黑鍋?

同年六月中,貝當以總理身份組閣,除了請求西班牙政府充當法德兩國談判的中間人,還下令法軍停火,從而使法國在談判桌上的形勢急轉直下,最終的停戰條件,更是極其屈辱。例如包括巴黎在內的六成國土(亦是工業區所在地)歸由德軍佔領,佔領的軍費卻由法國負責,同時法國的空軍和陸軍,必須大幅裁減至十萬人。更“喪權辱國”的是,貝當政府必須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與德國通力“合作”。同年七月,法國政府遷到南部小城維希,亦即“維希法國”。貝當“一償夙願”,當上國家元首並兼任總理,擁有幾乎不受制衡的權力。

隨着二次大戰後期,美國加入戰團、在北非登陸後與德國和意大利交戰開始,貝當已經完全成為德國的傀儡,其後他更被帶往德國南部小鎮錫格馬林根軟禁,直至大戰結束後,才回到法國接受叛國罪審訊。傑克遜在《法國審判》一書中披露了不少歷史細節,當中包括戰後法國臨時政府異常紊亂的司法程序。在審訊過程中,貝當拒絕承認法庭的合法性,就連曾在貝當麾下服役、在解放巴黎後統領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也看不過眼。

一九四五年八月,戴高樂以年紀老邁、在一次大戰對法國有功為由,將貝當的刑罰由死刑減至無期徒刑,並褫奪他法國元帥以外的一切職務、頭銜與軍銜。貝當最終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約島,直至一九五一年去世。

回顧這段歷史,傑克遜認為貝當的悲劇,在於他不懂自知者明的道理,使政敵有機可乘,利用他虛榮心極重的弱點,在法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誘騙他登上叛國的賊船,最終讓一個天生庸才死在自己虛構的神話之中。他認為當時部分法國民眾有厭戰情緒,不少持觀望心態。從軍事角度來說,法國面對德國侵略,早已失去還擊之力,貝當代表法國政府的停火決定,背後其實有法國民意默許。當時貝當的辯護律師直言,如果貝當有罪,法國全民同樣有罪。無論如何,貝當領導的維希法國,支持納粹主義,立下種族主義法案,甚至協助納粹德國抓捕猶太人,將他們送往集中營,卻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

杜然(文化評論員)

2024-12-23 杜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3337.html 1 棄械無罪 背鍋有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