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破淚 探討生死邊緣
——觀電影 《破 · 地獄》
坐在亞馬喇前地新開張的電影院內,尖銳的啲打聲隨着影片《破 · 地獄》開場而響起,環繞在影廳之中 。舒適柔軟的沙發與殯儀音樂形成鮮明且略帶詭異的對比,彷彿瞬間讓人從現實中抽離,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感和不真實感。
“那邊的紅磡體育館每晚開着演唱會,這邊的殯儀館同樣每晚都開着演唱會。”這句稍帶黑色幽默的話語,由香港棟篤笑始祖黃子華在電影中道出。黃子華飾演的角色道生,原本是一位人人稱喜的婚禮策劃師,但因疫情被迫轉行,成為一名人人哭喪的喪禮經紀人。他的“戲中對手”則是喜劇影帝許冠文,飾演思想保守的喃嘸老師傅Hello文。儘管殯儀主題聽起來沉重,但《破 · 地獄》並非是一部完全充滿悲傷和淚水的電影,它還有許多笑聲在其中。它巧妙地融入了戲劇性的劇情,如典型東亞家庭關係、中西方宗教信仰衝突、婚戀道德矛盾,還帶出許多香港文化中的地道笑料和感人金句,例如“婚禮和喪禮的本質都是一樣,只不過是一場show”、“生人都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等等。電影在選角上也非常適合,黃子華和許冠文以他們獨特的港式幽默和深厚演技,將角色演繹得恰到好處。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生離死別,經歷過喪禮儀式和場景幾乎是人生必經之路。然而,由於涉及宗教信仰的敏感性,殯儀話題在影視作品中並不常見。《破 · 地獄》的大膽之處在於,它是在“賭博”觀眾們是否接受這類敏感的議題,還有“賭博”未知的市場反應是讚揚還是批評?這其中需要處理的細節和許多的背景調查是需要非常謹慎的。從現今的反響上看,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也是“賭贏”的。越是稀有也越能引起觀眾們的好奇,加上演員和劇情質量之高,僅僅是港澳地區上映將近一個月,該電影便登上華語電影的史上最高票房。這背後反映了現在的社會對生死問題的討論開放度和公眾的接受度都在提升,同時也為殯儀業“去污名化”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幫助去除大眾的偏見。
電影以不同的喪禮故事演繹殯儀行業,並從每個故事中反映當下的社會議題。這些故事的刻畫都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都在打破傳統“禁忌”,這是整部電影的精髓所在。其中一個故事設置特別打動筆者,它與去年的一部熱門香港電影《年少日記》有劇情聯動。那部電影中,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在這個內卷時代引起廣泛關注,因各式的家庭暴力而輕生身亡的小學生主角和他的媽媽,在今年這部《破 · 地獄》中“再現”。這次的主題來到了媽媽對逝去孩子的“送別”。孩子自殺後,媽媽不惜成為紅磡殯儀區的“瘋女人”,她一間一間殯儀館去尋找防腐性最好的金絲楠木,希望保存孩子的遺體。她不下葬、不火葬,將棺材置於廟內,等待有一天科技發達讓人死而復生……沒有殯儀館接受她的要求,直到道生的出現。雖然道生為求賺錢,但他深知“生人都需要破地獄”,這句說話在此刻演繹得淋漓盡致。而飾演媽媽角色的演員韋羅莎,也在短短幾個鏡頭內,將母親的悲痛、驚喜、隱忍和放下等種種情緒表現得十分地有感染力,這也是筆者在眼淚滑下時才察覺到已完全沉浸其中。
此外,電影中還有許多情節引起公眾的思考。例如,在信息科技發達的現代,新生一代在沒有宗教教育或是宗教環境的薰陶下,他們對上一代堅持的宗教信仰行為往往會出現不理解,甚至出現宗教衝突犯忌諱的問題。又或是在道生說出“生人需要破地獄”,老一輩的文哥也只知道死人才要破地獄,關生人甚麼事?這些問題都讓觀眾看到了不同視角的答案。這些題材都貼近大灣區人民的生活,並適應時代潮流。以大環境為背景、小市民生活為題材,沒有大道理,也沒有狗血的情節和人物,每個角色都像是身邊人,這類的影視作品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這也會是新時代電影的潮流。期待繼上世紀九十年代周星馳、張國榮、周潤發等影帝經典作品之後,華語電影能再次迎來高潮!
秋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