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之都”“體育之城”
助澳經濟多元發展
“這是獨一無二的賽道!”五十二歲的英國電單車傳奇賽車手路達這樣評價東望洋賽道。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七日,第七十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燃情上演,來自世界各地的車隊和車手展開激烈角逐。
這座陸地面積僅有約三十三平方公里的海濱小城,正努力擺脫“博彩”依賴,邁向多元發展。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賽事演出,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也為澳門帶來嶄新的城市形象;“體育之城”、“演藝之都”的新品牌,如鳥之雙翼,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賽出城市活力
速度與激情,一年一度在寸土寸金的小城“狂飆”。
車如離弦之箭,漂移驚心動魄,耳邊是馬達轟鳴和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最負盛名的葡京彎觀景台,人們近距離感受賽車的火熱氣氛。
格蘭披治大賽車是澳門特區最具規模、歷史最悠久的體育旅遊品牌項目。近年來,隨着種類繁多的賽事落戶,澳門的體育氛圍愈發濃厚。
除本土的“老牌”賽事——澳門國際馬拉松、澳門國際龍舟賽外,澳門國際乒聯世界盃(ITTF)、WTT澳門冠軍賽、國際排聯二○二四年世界女子排球聯賽澳門站、澳門斯諾克大師邀請賽等,一系列特色體育賽事已成為澳門的閃亮名片。
賽事主辦方之一、銀河娛樂集團企業事務董事林志成稱,作為世界乒乓球三大賽事之一,ITTF自公佈舉辦以來已引起熱烈迴響,半決賽及決賽門票在開售後迅速售罄。
澳門特區政府二○二四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體育之城”。“每個月至少舉辦兩場國際賽事,打造具有澳門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用體育盛事吸引八方遊客。”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體育之城”建設進一步豐富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賦予休閒娛樂以更加積極、更富活力的特徵。
回歸祖國二十五年來,澳門建設“體育之城”成績斐然。曾在澳門比賽三十年、贏得九個冠軍的路達表示,雖然東望洋賽道曲折依舊,但澳門的城市面貌發生巨變。
“賽事的獨特性以及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方式,讓澳門顯得特別非凡。”他說。
演繹多彩風情
歌聲與歡笑,久久回蕩在路氹區繁華的金光大道上。
從年頭到年尾,多場演唱會、綜藝活動在金光大道附近的各大演出場所接力舉行。“演藝之都”成為不夜城,提升酒店、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收入。
銀河綜藝館自落成以來就成為路氹城上璀璨的明珠。據介紹,銀河綜藝館連同銀河娛樂旗下多個演藝場館,自二○二三年至今已舉辦逾一百八十項娛樂表演盛事以及五項大型體育盛事,逾百萬名世界各地的觀眾到現場觀看。
“白天逛景區、晚上看演出,正成為旅遊新常態,‘演藝之都’成為澳門旅遊的新名片。”澳門城市文化促進會會長劉長妹表示,遊客延長旅遊時間,豐富多元澳門旅遊夜經濟。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長梁惠敏表示,全球一些知名城市都以演藝事業作為發展定位。建設“演藝之都”有望發揮跨界聯乘作用,以文藝盛事豐富文旅體驗,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大三巴前的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活動、裝點全城的澳門藝術節、龍環葡韻前絢爛多姿的中葡文化藝術節等。中西交融的澳門,正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據澳門特區政府資料,二○二三年,政府及民間舉辦的各項藝文活動參與人次接近二千萬,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大型演唱會等活動觀眾達一百萬人次,產生約十一億澳門元票房。
“這些盛事活動體現澳門‘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的品牌形象,讓澳門的文旅經濟發展更趨多元。”澳門旅遊大學管理及專業發展學院講師錢盈說。
共享祖國榮光
喜悅與激情,流淌在共享榮耀的澳門民眾心中。
八月三十一日,二○二四年巴黎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抵達澳門,展開一連三天的訪問行程,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從二○○○年悉尼奧運會後部分奧運冠軍訪澳開始,內地奧運健兒已連續七次訪問澳門。這是國家對於澳門的關愛。
文體成為聯結澳門與祖國內地的有力紐帶,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
背靠祖國,聯動灣區,澳門體育事業迎來加速奔跑的最好契機。
二○二五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澳門將承辦十五運會乒乓球、女子排球成年組、三人籃球、男子籃球十八歲以下組等競技項目和空手道項目的群眾賽事活動。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形容:這是國家贈予澳門特區的禮物。
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長張子軒表示,回歸祖國二十五年以來,通過“一國兩制”的優勢,澳門體育賽事聯動全世界。
二○二四年,在由中日韓三國共同發起的文化城市命名活動中,澳門特區獲得二○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殊榮。梁惠敏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開展一系列大型文化博覽、國際會議、非遺展演以及體育和旅遊盛事等活動,加強澳門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努力把澳門打造為中國的‘文化名片’,為更好地傳播中國價值、中國理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說。
新華社記者
李寒芳
劉 剛
郭雨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