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九歲《大公報》成名
輕生,有何涵義?如何善理後事?瓊瑤兩封遺書有交代,兒與媳奉命公開……。
瓊瑤臨終前的遺書——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地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地化為雪花飛去了……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瓊瑤遺書又寫到:“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
瓊瑤另一封遺書,寫於二〇一七年,交代如何處理後事——社交媒體上,公開一封信,寫給兒子和兒媳的。她透露曾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的身後事,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捨,而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嚀兒子和兒媳婦,別被生死的謎思給困惑住。
那封信中,瓊瑤強調,“我從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後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不要“死後哀榮”!
瓊瑤生前,著作無數,成名台灣;可知否她第一篇文章,甚麼時候發表何處?
中國歷史悠久的《大公報》,揭開了文壇一個謎——
《大公報》記者張寶峰先生撰文:“瓊瑤,本名陳喆,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陽。一九四九年,瓊瑤隨父母由大陸到台灣生活……。九歲時,瓊瑤曾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可憐的小青》,一舉成名。隨後陸續出版長篇小說《煙雨濛濛》、《在水一方》等。一九八五年,瓊瑤進入影視劇作行業,推出電視劇《幾度夕陽紅》,大獲成功……。
華語文壇的通俗小說領域,素有“金庸之武俠”與“瓊瑤之言情”,雙峰並峙的美譽。《大公報》文章評介:“可以説,從書名到人名,到主題歌曲到細節描寫,瓊瑤的文筆高於詩意,讀來沁人心脾,具有回環往復的不盡韵味。寫作技法上,瓊瑤廣泛汲取古典小説和戲劇的表現手法,巧設懸念,暗結扣子,從而使作品跌宕起伏,出人意表,同時絲絲入扣,章法井然。
後記:高梁喜歡刺激,勾心鬥角刀光劍影;只看過瓊瑤的《一簾幽夢》、《還珠格格》。覺得言情好悶,原來很高評價,各有口味了。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