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岐烏冬
先用手揉搓一會,再用擀麵杖用力來回擠壓,幾分鐘後,派發給我們原本厚厚的麵糰,已經被壓成了手帕般大、不到半厘米薄薄的一片。負責的導師歐巴桑再教我們把壓好的麵糰摺疊起來,以差不多筷子般的寬度,切成條狀,大家很快就高興的見到了自己的製成品——一條一條的烏冬麵從刀上切出來。接下來就是最期待的時刻:把切好的烏冬麵放進沸水中,七、八分鐘後,就可以嘗嘗自己的手勢和成果了。自家種的瓜最甜,自家做的烏冬也是最好味的。其實,我們選的這家烏冬學堂大莊屋,乃是日本的烏冬名店,從二○○七年起至今一直每年榮獲世界品質評鑒大賞的最高金賞,即使不是親手所製,好味也是必然的吧。
這樣的簡易烏冬體驗課堂,在四國著名的烏冬產地香川縣到處可見,尤其是建在七百八十五級石級高高在上的金刀比羅宮山腳參道一帶,就有好幾家烏冬學校。除了手搓,有的還會讓體驗者以腳代手,一嘗古代曾經流行、現在已經禁止的腳踏烏冬的滋味。無論手壓或者腳踏,當然都只是為了令學員增添樂趣,最終的目的,還是讓大家可以領會香川烏冬的滋味,把一條條粗粗的、以麵粉加水和鹽揉合而成的烏冬麵條吞進腹中。
香川縣即古時讚岐國所在,據說在公元八世紀,日本的弘法大師東渡中原學佛,並把麵食的做法帶回日本,因讚岐國氣候相宜,遂將製法傳授予讚岐國民,以解決當地糧食不足,拯救貧苦大眾免受飢餓之苦,亦使香川成為日本烏冬的一大發祥地,並以讚岐烏冬名聞全國。至於烏冬麵何解稱作烏冬?有說在奈良時代,日本派往中國學習中華文化和科學農耕知識的官員使節,把一種以小麥粉製成、叫“饂飩”的糕點帶回家鄉,古時饂飩亦作餫飩,日語寫法是“UNTON”,之後逐漸演變成UTON,亦即今日我們在日本到處可見的烏冬了。
香川縣的讚岐烏冬,與秋田縣的稻庭烏冬各領風騷,兩大烏冬流派所用材質相近,但做法不同,稻庭烏冬麵身扁平幼細,近似中國北方的掛麵,而讚岐烏冬麵條比較厚身,切面近乎正方形,口感亦更為厚實、柔韌和富彈性。
香川縣的烏冬店超過八百間,都標榜是讚岐烏冬,吃法也有五十多種,清湯、掛烏冬、冷食等等,對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士,光是選定去哪一家已經是個天大難題。當地政府有見及此,為了讓旅客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口感和風格的店舖,特別推出了烏冬的士,司機會按照客人的想法作推介,帶領客人到訪不同的烏冬店。負責接載的司機都得經過多重嚴格考核,對烏冬歷史、食法和各店的特點清楚了解,才能擔此重責,為客人提供貼心服務。烏冬店除了講口味,講軟硬,還講求氛圍,一如懷石料理。有的烏冬名店,就是開設在鄉郊路旁,其內地方開揚,鬱鬱蔥蔥,景致優雅,客人先自行選擇烏冬和不同的調味配料,再在草木園林之中坐下來細意品味享受,讓舌頭、眼睛和心靈,一同感受烏冬的禪意。
露 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