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陵打醬油
長江大橋位於荊州市,大橋的北岸為江陵縣、南岸為公安縣。唐代詩仙李白的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令江陵千古名垂。行程最後一日在江陵縣,此地有標誌性的鎮安寺鐵牛,鑄建於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抗洪時被當地群眾從洪水中撈獲,現安放於大堤邊上,充滿神奇色彩。交流對談活動在東辰草堂進行,主題為“芳草白雲留我住”,草堂主人為行色匆匆的客人送上一碗當地特色美食“醬油麵”——只見清湯素麵,唯數粒蔥花裝點;一碗下肚,柔滑可口。當日因雷雨天氣致深宵才能回到家中,途中沒人喊餓,醬油麵居功不少。
上網查搜才知道,江陵醬油麵以保留鄉土口味和風貌見稱,僅由素麵、醬油、豬油、湯頭和蔥等材料組成,無味精無肉味,清爽簡單,卻令人回味十足。當中最有名氣的是易溝子醬油麵,據說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名下崗女工研製,分店雖少卻名聲在外,平均一年要賣出十萬多碗。一碗正宗的醬油麵,麵條必須是現揉現煮的新鮮鹼水麵,豬油要與菜籽油按比例調和,將慢火熬製數小時的大骨高湯與特製醬油混搭,其中醬油是核心。麵條煮好撈出後,放到備有秘製醬油、高湯的碗裡、撒上蔥花,醬油香、蔥香、豬油香、麵香合成了醬油麵獨特的香味。面世三十年來,易溝子醬油麵一直採用當地古法釀製的醬油,以保留道地家鄉味道。
送行的車子到達機場,熊湘鄂主席送上澳門筆會交流團員每人一盒荊州名物——易溝子醬油乾麵和洪湖蛋糕,大喜過望!回家後找了個周六專門烹調享用。麵條久煮不爛、柔滑卻有咬口,聞之無味,嚼之滿口麥香,是真正的無添加手擀麵;精華所在的醬油包,甫打開就有濃濃的豉味香,以至從來不用即食麵配料包的我,也把醬油包一傾而盡——雖然鹹了點,但香呀!(荊州紀食 · 五)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