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 戈壁上
南疆鐵路鐵道工
綿延千餘公里的鋼鐵長龍從天山山脈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間穿行而過,將南疆的大小城鎮串聯在一起。南疆鐵路阿克蘇至喀什間的廿三所車站中,坐落在新疆天山南麓戈壁灘上的西格爾站名不見經傳,卻非同尋常。今年是南疆鐵路通車的第廿五個年頭,記者來到這所小站,探訪堅守在戈壁上的一線鐵路職工們。
從喀什出發,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記者一行抵達了位於喀什地區伽師縣境內的西格爾站。“一道進站信號好了。”來到車站行車室,車站值班員白雅楠正手指屏幕,履行車輛進站指令。
“這樣一套標準流程,值班員每天要重複三十餘次。”站長魏萬強在一旁介紹說,西格爾站雖然不辦理客貨運輸業務,但承擔着列車會讓、沿線維護管理等重要職能。
一陣忙碌後,車站迎來了難得的“區間空閒”(一段時間內沒有列車通過的時段),兩人才稍微放鬆緊張的神經和記者閒談起來。“說不辛苦是假的。”不善言辭的魏站長說:“我們守的不僅僅是鐵路,更是南疆百萬同胞的出行與生活物資,再辛苦也值得。”
過往艱苦的生活條件正逐漸改善,但惡劣的自然環境卻無法逆轉。被風沙雕刻過曬得黝黑的粗糙面龐是堅守一線鐵路人的“標配”。即將退休的車站值班員王春海便是其中之一。
見到記者,王師傅興奮得要“秀”一段絕活——用手信號接送列車。魏站長補充說:“在沒有開通CTC(調度集中系統)前,我們要用手信號完成每一次接車送車的任務。”
“手信號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課,一打就是一輩子。”王師傅感慨道。“雖然現在都用上了智能化設備,不需要再打手信號了,但我想退休時用手上這兩把旗子和我奉獻了一輩子的鐵路告個別再合適不過了。”說罷,他便拿起已微微泛黃的一對紅綠旗走上站台。
“未來我希望接過王師傅的接力棒。”來自吉林的白雅楠說。
剛參加工作兩年的白雅楠已在王師傅的帶領下處理了多次沿線因山洪和地震而導致的險情。他告訴記者,除西格爾站外,他們還要負責臨近的八盤磨、九道河和五間房三個無人值守車站。“地處天山南麓地震帶的四所車站沿線小震不斷,同時夏季頻繁的山洪對鐵路也是重大威脅,因此王師傅常說‘鐵路就像我們的生命線,容不得一絲差錯’”。
次日適逢五間房站例行維護,記者一行跟隨白雅楠在茫茫夜色中出發。直線距離僅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卻因只能沿砂石路行駛而用了一個半小時。
“這次的天窗期(施工維修時間段)是六時半到十時。”正在協調同事們作業的喀什基礎設施段西格爾綜合維修車間姚衛林告訴記者,他們車間負責這四所車站前後共一百○五公里的鐵道養護工作。
“咚咚咚……”威克鎬撞擊道砟的聲音令人耳鳴。姚衛林說,單支威克鎬重達七十斤,工人們一舉就是三個小時。“還有師傅們拿着電子道尺和弦繩,不時要趴在鐵軌上進行校準工作,”他接着說道,“寒冬臘月裡冰冷的鋼軌和盛夏時節中炙熱的鋼軌我們都感受過。”
戈壁上,威克鎬撞擊道砟發出的聲音同工人們做伴。太陽升起後,職工工作服上已落上了灰塵。
秋風起,車站旁的草木綠了又黃,職工沿鐵軌行進的腳步不斷延伸至遠方。
新華社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