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1月26日
第D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要聽大人的話”

“不要聽大人的話”

早前赴內地出席一個關於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交流活動,看到內地的孩子們做的絕不輸給大人的作品,令我吃驚不小。不過,回頭想想也是:在各種科技手段和工具變得越來越平易近人的AI時代,對新科技新工具的掌握、對各種資訊的蒐集和交換,再加上各具天賦和資質的加持,能讓那些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做出大人們自認也做不出來的東西,實在一點也不奇怪。活動最後來到分享環節,討論氣氛難得十分開放和坦誠,談論到給新世代裡成長的孩子們的人生建議,幾位與會專家學者竟異口同聲地說了同一句話:不要聽大人的話。

這些觀點其實和寫出令人醍醐灌頂的“人類三部曲”(《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作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建議異曲同工——“別太聽大人的話”,也是他在某段訪談節目中給新時代年輕人們的建議,他的解釋是:以前聽長輩的話可能是張安全牌,因為社會改變的速度緩慢,前輩的經驗累積往往很有參考價值,但來到AI引領的資訊科技新時代,情況卻變得完全不同,淘汰率越來越快的舊觀念和舊經驗不但未必適用,而且很可能因為“路徑依賴”惰性而令人缺乏創新的勇氣,最後被高速前進的時代遠遠拋在後面。

回望澳門,形勢或許更加嚴峻:就筆者個人觀察,坊間不少針對青少年舉辦的活動往往“爹味”太重——從規劃到指導,處處都見大人的影子,孩子們似乎變成某種被操控的工具,被“揸住手來做嘢”。或許大人們很享受看見後輩變成自己想他(她)們變成的樣子,但正所謂“法乎上得其中,法乎中得其下”,更何況我們這些大人,自己或許也並不怎麼樣!

要求孩子們聽話、訓練孩子們聽話,這種過時教育觀的副作用,往往會增加孩子們的“逆反心理”——本身是出版工作者和閱讀空間負責人的台灣作家李惠貞,在寫《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這本書之前,曾針對數百名十二至二十二歲的年輕人進行問卷調查,令她感到驚訝的,是其中和父母關係融洽的竟不足兩成,於是她希望用年輕人的語言去理解和回應他(她)們面對的痛苦和問題,那麼,澳門的孩子又身處於怎樣的狀況裡呢?我真的不知道。

時光如梭,在這欄目也寫了不短的日子,這是我在本欄的最後一篇,想藉此機會感謝一直閱讀、支持本欄的各位讀者朋友,如果說臨別之際有什麼話想留給各位年輕朋友,那就是:別太聽大人的話,去大膽嘗試和尋找屬於自己的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學習用自己的方式來閱讀和理解這個世界,如果你運氣夠好能取得成功的話,就請努力把這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吧!

櫈仔爸爸

2024-11-26 櫈仔爸爸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7414.html 1 “不要聽大人的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