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1月24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俯瞰眾神

《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 作 者:田豐、林凱玄 出 版 社:海豚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俯瞰眾神

二〇一八年,一部名為《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年輕人們》的紀錄片在日本NHK電視台播出,隨即引發大眾對“三和大神”的關注。此後,中國學者田豐與他的碩士研究生林凱玄,以時長六個月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寫就了《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該書出版的同年,三和人才市場搬遷,“三和大神”消失於歷史長河中,《豈不懷歸》由此成為了這一群體的墓誌銘。

什麼是“三和大神”?

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存在着一群靠日結薪資臨時工度日的青年打工人,他們中最貧困、走投無路、自暴自棄者,便被稱為“三和大神”。“三和大神”多是欠了一屁股債,“幹一日玩三天”,吃掛麵、喝廉價瓶裝水,平時住小旅館、網吧,甚至於露宿街頭,過着旁人難以理解的拮据生活。對於這樣的居住環境,《豈不懷歸》有着非常露骨的描述:“進入小旅館,未見其床位,先聞其氣味,一股腳臭夾雜着汗臭,再混合上廁所裡的尿臊味撲面而來。”

網吧也是衛生情況欠佳:“座椅上原本淡黃色的竹墊和靠墊發出黝黑的光澤,誇張點說已經掛了包漿,不知道曾經有多少很少洗澡的人在此座位上坐過。拿起鼠標會感受到一種油乎乎的東西沾到手上,耳機邊緣也有黑色痕跡,貼在耳朵上非常難受。”而且,和小旅館裡的大通鋪一樣,網吧內也有臭蟲。

睡大街的人亦不在少數:“‘床位’往往供不應求,晚上九點多,就開始陸續有人佔位置,雖然還沒到睡覺時間,卻已有人坐在那裡了,就是擔心再晚過來就搶不到一席之地。”

《豈不懷歸》總共分為七個章節,從人才市場的功能,到三和青年們日常出沒的場所,再到這群人的精神面貌,全書皆有所觸及,且多是以白描的手法,將這個為外界所鄙夷的群體,打造成一種奇觀。因此,對於非社會學專業的讀者而言,《豈不懷歸》最大的長處便在於它的趣味性。

我們的視線跟隨研究者,停駐於青年們過夜的床位、身穿的二手衣物、被賣給非法公司的身份證,與吃完總會叫人拉肚子的便宜三餐上。乍一眼看去,《豈不懷歸》不像是研究著作,倒更像是一本“流浪漢小說”。然而,《豈不懷歸》所呈現於讀者面前的十足的趣味,卻同時也被許多人視為是它最大的缺點。

或許僅半年的時長,並不足以讓一位外來者全面、客觀地去評述一個大眾全然陌生的群體。在行文中,作者有時難以克制他對“三和大神”的不解,比如描述網吧環境時,書中寫:“在炎熱的夏季,人員密集必定令空氣不流通,各種氣味混雜,一般人是難以堅持十分鐘以上的。三和青年對此卻有足夠的免疫力。”這句話中的“一般人”,自然是指作者自己。可從三和青年們的角度而言,混雜的氣味並無異常,所謂的“一般人”,反而是三和世界以外的異類。因而,作者在寫到此處時,仍是抱着批判的態度,從更高處俯瞰與凝視着“三和大神”。

這一點,或許無礙於普通讀者,甚至使讀者能更容易地投入到閱讀之中。因為,我們其實都是書裡所說的“一般人”。社會邊緣群體的生活,天然地吸引着“一般人”的注意力。或可稱之為獵奇,或可稱之為共鳴。總而言之,在這群為了追求自由而拋下人生的“大神”身上,存在着某種迷人而又令人不解的魅力。《豈不懷歸》則向大眾提供了一個保持距離的安全窗口,供“一般人”探出頭去,小心窺看。

李 懿

2024-11-24 李 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6745.html 1 俯瞰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