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優秀兒子
這位優秀的皇子生命走到二十五歲時便戛然而止。
時任太常寺卿的陳兆崙在《奉挽榮純親王二首》悼文中有“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這樣的說法。榮親王即永琪,這是他患病後久治不癒,回天乏術時,乾隆賞賜的爵位,是一種祈福形式,也可說是鼓勵,希望他能挺過來,創造奇蹟。“純”字是謚號,幾乎就是十全十美的意思,可見永琪死後,乾隆是多麼的惋惜、悲痛。巧合的是,多年後,乾隆爺以年近九旬的高齡去世,身後同樣是享有臣子敬贈的“純”字謚號!是為高宗純皇帝。
附骨瘡,其實是附骨疽的筆誤。附骨疽屬於中醫外科病名,是生於骨上的一種瘡瘍,類似於西醫的急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及骨結核。從發病率來看,最常見的當然是肺結核,而結核菌播散到骨關節中在當時也應當不罕見。由此可見,永琪罹患結核性關節炎的機會比較大。當年永琪的叔祖父、康熙第十三子允祥罹患過“鶴膝風”,四十七歲離世,這種也是類似結核性關節炎的關節疾病。
據太醫院記載,永琪病重期間曾大量服用人參。“五阿哥湯藥內用人參十五両五錢,人參湯用過三錢,共計十五両八錢”。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結核性疾病的根治只能直接服用抗菌的抗生素,那時候還沒有發明出來,因此結核性疾病幾乎等於絕症,人會慢慢消耗而死,僥倖存活的也是因為身體免疫力較強,能暫時抑制結核桿菌進攻而已。人參能否直接增加皇子的免疫力,這一言難盡,但人參畢竟不是直接抵抗、殺滅結核桿菌的利器,太醫無計可施、望洋興歎恐怕也是意料中。不過太醫們由於沒能治好病,最終還是被乾隆扔進監獄。
話說回來,乾隆年長永琪三十歲,他打算“退休”時,永琪不死也年逾花甲了,還適合登基?
(三之三)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