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黑狗”共存
“我有一隻黑狗,牠的名字叫抑鬱。黑狗一來,我就會感到空虛,生活百無聊賴。牠會無緣無故突然造訪……”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一條介紹抑鬱症的影片。以“黑狗”象徵抑鬱症,是因為曾飽受抑鬱困擾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過,憂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他不放。
近年來抑鬱症前所未有地受到關注,人們開始明白到,它不僅僅是心情不好,或者是吃飽了太閒的無病呻吟;更不是被污名化的“黐線”。它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性格特質或心理調適及生活環境壓力三方面共同影響下造成的一種精神障礙。
每次抑鬱症引起重視時,大概都是娛樂圈或政壇有人因這個病而尋死。但事實上,它與人們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遠,因為全球有抑鬱症的人口高達二點八億,而每年因而自殺的就有七十多萬人。
抑鬱症對家庭、工作或社交都構成嚴重影響。人們普遍對這個病帶有偏見,導致很多患者把患病視為一種恥辱,不敢求醫之餘,還想方設法遮掩病情,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因為有很在意的人受到抑鬱困擾,這兩年我讀了《那一天,憂鬱找上我》、《牽手就不放手》、《我們,都是末日殘存者》等相關書籍。這些故事的主人翁有中年插畫家、高官結髮四十年的妻子、十六歲的青春期少女等;他們無論年齡層、家庭背景甚至是國籍都不同,足見抑鬱症根本無分國界。幸運的患者多管齊下,歷時數年或能痊癒;但事實上有多達三分一的患者對藥物治療無效,一輩子與“黑狗”共存。
她曾告訴我,似乎每年都在固定的月份病發,需要吃一段時間藥去控制,我們一起試圖找出誘因。令人欣慰的是她坦然面對,她說:“沒關係,我可以一直與它共存,也有心理準備了。”
雖然抑鬱症的治療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但你並不孤單。
離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