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份切入愛恨
——談《小雁與吳愛麗》
榮獲本屆金馬獎多項提名的《小雁與吳愛麗》,片名用了兩個人名,既是同一人,也是兩母女之名。名字的不同,身份的不同,產生不同情緒,道出家暴對家庭的愛恨,很獨特的註釋方式。
影片第一個鏡頭:寂靜的夜晚,夏于喬飾演的小雁騎着單車從遠到近,當觀眾看清時,她身上染了血跡,然後步入警局,暗示血案已發生。鏡頭簡單有力,從沉靜到血殺,構成讓人驚訝的前奏。全片影像出色,以黑白色調捕捉小社區的落後孤寂,無人的小路、殘破的矮屋,隱含着尋常生活背後不為人知的人常悲劇。
她弒父被判八年牢獄後假釋回家,難以適應生活,並與母親楊貴媚生疏、與舊同學重逢,還遇上亡父的情婦,被逼接收同父異母的小弟弟。小弟弟仿如人球,被家人拋來拋去。上一代的問題,下一代被逼承受,這無奈處境襯托着小雁的相同身世,她因為殺了施暴的父親,累及自己一生,終生擺脫不了對父親的思念和痛恨。當中涉及的罪與罰、對與錯、情與仇,一切難以言喻。
母親交了曾國城飾演的新男友,後者老粗一名,最終也施暴打人。家暴的循環不息、男性的暴戾,使影片充滿控訴筆觸;小弟弟眼見暴力也用玻璃插他,一代一代的循環,顯而易見。
全片分三章,以小雁、Allie及吳愛麗三個人名來劃分。當中以Allie一章最微妙,小雁以Allie的名字參加戲劇課。四節課堂中,學會以四種方式代入另一人身份,也就是做戲,小雁先對着鏡子說出痛恨母親,後在扮演孝女中戲假情真地發洩對亡父的複雜情感,比起平常的真實生活更能坦率直接。身份的不同,情緒的真假,竟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全片因而加強了身份與感情的互動關係。夏于喬在這場吐真情的戲中,表現出半愛半恨的複雜愛恨,在一鏡直落下更為震撼。
平常的家暴議題,落在導演林書宇的鏡頭下,拍出愛恨難分的上下兩代人關係,獨特沉重。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