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才是更值得琢磨的學問
畑村洋太郎的新書《失敗學》,從書名上來看毫無疑問是在與本世紀的顯學——“成功學”叫板。成功學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試圖教會別人如何成功的學問,在這個意義上此書儘管名字截然相反,但是內涵卻不謀而合。因為副標題已經講得很清楚——不懂失敗,你如何成功。
然而,不要因此就徹底否認此書的價值。在畑村洋太郎的作品序列中,《失敗學》既不是開山之作也不會是謝幕演出,它與《失敗啟示錄》、《危險學》等書並列,是其一整個“失敗哲學”中的組成部分,並且主要是從管理學的角度在講述失敗的道理。
這個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京大學教授,除了喜愛鑽研失敗之外,還是工學與微觀加工學的專家,因此你在書中會反覆看到與結構學、工學、力學相關的例子。譬如作者為了證明失敗對人類歷史的推動作用,舉出了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六年之間美國運輸船不斷意外沉沒的事件。這些船隻本是為了躲避納粹令人聞風喪膽的U型潛艇,才繞路大西洋北部海域,可是反倒因出奇的沉沒率造成大量的人員死亡和經濟損失。這種莫名其妙的挫折使得人類發現了鋼鐵的低溫脆性,並促使各國在用鋼技術的研究上加大了投入。這個例子用書裡的話來總結就是:正是失敗孕育了創造。
我們人類並不會輕易被未知和失敗給嚇跑,就像雷蒙德 · 卡佛《大教堂》所寫的那樣:“目標和希望會枯萎,但人們自己常常不會枯萎,他們把塌下去的襪子拉起來,繼續走。”
而且在畑村洋太郎的眼中,失敗不僅僅是成功之母那麼簡單,它更是個人發展的契機以及奇蹟的開始。因為我們人生中絕大多數的經驗都是從失敗中汲取而來的,無論是小兒咿呀學語還是日後鑽研學術,沒有失敗就沒有學習,這幾乎是刻在我們DNA裡的宿命——從本質上,我們人類就是一個不喜歡在成功中學習和反思的物種。但凡思考一下我們每次遭遇失敗時絞盡腦汁反思的模樣,以及成功後把一切煩惱拋到九霄雲外的快活,這個論點就不證自明了。
回到《失敗學》這本書,書中前言和後記是適合普通讀者用更學術的方式了解失敗的,然而書中其他內容則偏向管理學,並非以哲學或人生指導方向講述失敗,因此奔着醍醐灌頂而來的讀者應當慎重購書。失敗學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更顯得這本書的難能可貴,或許預示着一個新的哲學流派即將騰然而起。
留雨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