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1月16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劉向論君道

劉向論君道

西漢的王室宗親劉向著有《說苑》,這部名著的第一篇取名《君道》。文章從各個側面說明如何才能當好君王。晉平公問於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師曠是晉國的樂師,是一個盲人。可以說晉平公問道於盲。不過這“道”是“道德”的“道”,並非道路的道。師曠雖然盲,但只是目盲,卻是心清,比不盲的人更心清。他答曰:“人君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弱於流俗,不拘繫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師曠第一句就說:“人君之道清淨無為。”清淨指心底潔淨,不受外物干擾。至於“無為”,並不是甚麼都不做,這句話實即“無為之治”。道家主張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的治理方法。儒家主張任用賢人,以德化民,使國家得到治理。《論語 · 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這是說:“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淮南子 · 說山訓》:“人無為則治,有為則傷,無為而治者載無也,為者不能有也;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無為而治者,其關鍵在於任用得人,倘手下的人只是聽命辦事的庸才,又豈能無為而治?

師曠又說:“務在博愛。”孫中山先生就是主張博愛的,蓋愛是相互的。為君的愛民,而民亦愛之,切忌把人民變成假想敵。

師曠還說:“趨在任賢之外,還要廣開耳目,以察萬方。”見識要在衆人之上,而不受衆人牽制;經常考核官員們的政績,始終保持上對下的威嚴和明智。

以上所述只是晉平公問於師曠,還不止此。因為文章題為“君道”,所以也有齊宣王問尹文、陳靈公行僻而言失、魯哀公問於孔子等故事,畢竟這些都屬於君道的。

冬春軒

2024-11-16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5203.html 1 (筆雯集)劉向論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