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
執筆時正值十一月十一日,如果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像四根光禿禿的棍,所以近人給這一天一個極不光彩卻是光亮得可以的“節令”名稱,謂之“光棍節”。
撇開“棍”字且先說“光”,其實“光”是一個正面的詞語,甚麼“光宗耀祖”、“光於前,垂於後,揚名聲,顯父母。”可見“光”是多麼榮耀。不過世事往往有另一面的意思,很多事物是見不得光的,像魯迅筆下的阿Q,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這雖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為不足貴的,因為他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 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
不只阿Q,世人世事很多是見不得光的,然而偏偏在此時此日搞個“光棍節”出來。光棍是甚麼?《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恐怕是外方的甚麼光棍,打着太尊的旗號,到處來騙人的錢。”照這說法,“光棍節”不限於十一月十一日,幾乎無日無之,說得更清楚,地痞、流氓即是光棍。俗語說:“光棍遇着冇皮柴”、兩者光鬥光,勢均力敵,致令世人防不勝防。
有謂“光棍不吃眼前虧”,這說明凡是光棍者必然醒目,因為他本身就是光棍,盡知光棍的招數而能防範。目前拙文寫過:“光棍佬教仔,有便宜唔好”,這是廣府話方言,有人說便宜莫貪。其實何須光棍佬教仔才說這句話,古有明訓:“貪”字會變“貧”。貪與貧兩字相差不大,卻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豈不愼哉!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