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助規劃未來
本澳學界代表團在第卅八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獲佳績,有賴澳門多年來的科普工作,以及多位指導老師長年累月的教導。不少老師認為參與這類大賽,有助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外,更能對未來職業規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
老師張慧敏、黃炫耀、許嘉豪是今屆學界代表團成員的指導老師,張慧敏指賽事主要分為兩部分,包括兩天合共八小時的筆試,內容不是考核學生基本的化學知識,而是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運用平常學習中培養的解難能力,需要經重重思考才得出的答案,過程嚴謹。此外,比賽時實驗過程中,評判不斷觀察學生在實驗時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過程中的表現,最終才從實驗結果中考慮學生的成績,對參賽學生而言極具挑戰性。
參賽學生獲益良多
學生自主尋求更多知識量,擁有求知慾相信是老師們喜聞樂見的事情。黃炫耀指學校部分學生對化學感到濃厚興趣,也在課餘時間與老師討論不同課題的化學內容,老師也會抽時間討論及考核學生的自學成果。他指參與這類高水平賽事已是一種肯定,尤其在應對不同題目、不同環境及來自全國精英的挑戰,相信學生也獲益良多。
許嘉豪則指在參賽前為學生提供不同課程,如加強理解不同化學領域基礎知識、模擬考試及實驗練習等,加強其應試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鞏固及擴展化學知識等,無論備戰還是參賽過程,均有助學生了解及接觸化學最新研究動向及相關技術。本澳與內地的教育制度、課程設置,學生學習風格及環境不同,也造就學生之間的差距。內地學生在化學學習的資源及教學質量有優勢,接受訓練及競賽的經驗更多。但本澳學生在化學學習有更多國際化背景、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