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的復活節島
英國友人馬克夫婦為了圓夢,特別在太太罹患漸凍人疾病初期,從英國搭船來復活節島旅遊。這個地處智利以西約三千六百多公里的南太平洋東部海域,面積約一百六十四平方公里,人口僅八千多人(二○二三年),當地語言為西班牙文與拉帕努伊話。全島由三座火山組成,與夏威夷和新西蘭共同形成波利尼西亞三角區域,離最近的智利、新西蘭或大溪地,都有數千公里之遙,因此有“地表上有人居住島嶼中最偏遠的地方”之稱。島上的“拉帕努伊國家公園”,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上面滿佈舉世聞名、富有神秘色彩的摩艾石像與傳說,還有沿途海岸線等美麗景觀,特有的原住民文化,及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吸引馬克等人來此圓夢的原因。
此島是在一七二二年的復活節,被荷蘭探險家所發現,因而得名。但近幾年則恢復原住民以前“拉帕努伊”的名字。如今全島的路牌與明信片,都沒有英文復活節島等字樣,而是以拉帕努伊原名來稱呼。可見,復活節島最終還是獲得正名。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擔心遊客會帶來大量的塑膠產品,島上無法處理這些垃圾,造成附近環境與海域嚴重污染等後遺症,進入復活節島時海關格外嚴格,特別針對寶特瓶與塑膠類產品搜查,禁止旅客攜帶上述東西進入。由於整個島嶼常年雨水不多,樹林相對稀少,經常有因乾旱帶來火災的威脅。全島山頂上是大片草原,上面可見各種自由放牧的牛群、馬匹,及健壯的混血狗,隨意走動,車輛和行人都要讓路給牠們先走,這也是島上非常特殊的景觀。
沿途造訪一個類似夏威夷海灘與棕梠樹美景的阿納克納海灘。不同的是這裡舉目所見盡是一匹匹脫韁的馬隻,在眼前奔騰而過,自然景觀幾乎比人潮洶湧的威基基海灘,更勝一籌。這裡巨大的摩艾雕像,只有眼窩卻無眼珠的注視着大家。路過本島唯一的女性石像,以及一九六○年因智利大地震後,引發兩千公里外復活島當地大海嘯,滔天大浪破壞佇立在沿海山脈的七、八座石像。幾年後,日本企業捐款扶正石像,獲得當地居民豎立一旁的感謝石碑,是國際特殊的援助案例。
島上遍佈面向內陸、色澤黝黑的摩艾石像。八百多座中只有七座面朝海洋,又稱“七尊外交官”!至於為何僅有一座女性石像,不知是否與原住民社會的某些風俗習慣有關?另外為何所有石像都沒有眼珠?如此巨大的石像,因何而出現在如此小的島上?是被搬運到此,還是原地雕塑?這些問題迄今依然是世紀之謎。
後來,馬克還參觀塔海公墓,只見這裡的墓地排列有序、墓碑和十字架一律白色,形成海岸中相當奇特的景觀。當地還有一位專門從事考古遺產的穆洛伊建築師的墓地,他因修復阿胡摩艾石像與平台而聞名於世。從這裡可以看出東西方似乎都有類似傳統,將最好的風水與風景,留給先人,以示感恩,藉此祈求祖先們的庇蔭!復活節島人將祖先葬在優美的海景墓園,想必也有類似心意吧!
這裡所有的東西都靠船隻或飛機運送,物價相當昂貴,從二○二○年新冠疫情後全島封閉,只能靠船隻運送物資,直到二○二二年八月才開始開放,期間幾乎成了與世隔絕的南太平洋孤島。許多住在鎮外山頂農場的居民,家裡竟然沒有自來水、供電或網絡等基本設施。不少家庭只裝一個太陽能板,白天有陽光時蓄電與發電。家庭用水必須仰賴每周鎮上的運水車供應,飲用水則必須另外購買。許多婦女每晚做飯時,因為太陽能電力不足,必須在額頭上戴着“探照燈”,形成在黑暗中做飯的有趣畫面!許多人家的農場裡都養着些馬匹,透過放牧方式,讓牠們自由覓食與奔跑。島上的中小學以當地拉帕努伊中的朗戈朗戈母語及西班牙話的雙語教學,只有小學到高中,讀大學則須飛到遠在三千多公里外的智利就讀,搭機要花五個小時。
復活節島上許多人過着晚上九點就寢,早晨六點起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看起來離世索居,卻非常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活形態,另類又讓人憧憬!
周祝瑛(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