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車匙至遙感開關
最近看一篇文章,內容提到新一代年輕駕駛者沒有多少人會接觸過真正的車匙。在他們的認知裡,解開車門鎖進入車廂不過是按個掣或拉拉車門手把便可以。至於啟動引擎或馬達,同樣只需按動錶板上的掣鈕,甚至可能是電動車,只要切入前進檔就能喚醒馬達。
記得曾跟大家提過幾項即將消失的汽車配備,例如CD播放機、指針式錶板顯示、手拉式手掣、點煙器及手動排檔等,偏偏就忘了車匙這一項。相信年過四十的駕駛者總應該接觸過實體金屬車匙,一條既可開啟車門,同時插入匙孔裡扭動啟動引擎的鑰匙。匙孔一般設於軚盤旁邊,也有些設在錶板上,甚至波棍後方(瑞典紳寶)。即使後來出現了防盜系統,遙控門鎖裝置,但啟動汽車引擎仍離不開一條實在的鐵鑄車匙。
車匙的進化也值得一談和回顧。最初車匙當然是一條簡單、隨時可以翻製,跟家門鎖一樣的單邊齒牙鐵鑄製品。隨着大家關注汽車防盜及汽車成為貴重消費品後,車匙變得講究。除了變成雙邊齒牙外,更被套上黑色的膠殼並附有車廠品牌logo!到了90年代,更因防盜問題,車匙除有遙控開關車門外,更會有immobilizer系統,要車匙內的晶片跟車上啟動系統對應才可以發動引擎。
漸漸地,車匙開始進化變成接觸式,沒有了實體鐵匙。例如90年代後期的平治車匙,只需車匙的紅外線對應匙孔的插座便能扭動啟動引擎。隨着keyless出現和普及,車匙漸漸地變成了一件只需放在駕駛者口袋裡的附件。有了車匙在袋裡就能開啟車門進入車廂,亦可以按動錶板上的start/stop掣啟動引擎。然而,亦有車廠為了保留扭匙的特色,特別在傳統的扭匙位置加上扭動器,換言之,儘管無匙進入車廂,還是留下扭動器給駕駛者感受扭匙的感覺。
今時今日,車匙變得越來越精密和先進,既可在車匙上預先設定座駕的設備,例如預先啟動空調,甚至新一代的電動車,更將車匙跟智能手機連接,變成智能車匙,車主只需要帶着電話就能進入車廂開動車子。
讀者究竟喜歡昔日扭動車匙的傳統操作抑或全自動化?
戴年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