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孫中山公園引新元素
本澳致力打造公園與社區的融洽關係,除宋玉生公園及二龍喉公園等調整為廿四小時開放,北區面積最大的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即鴨涌河公園,也全天候迎客,不僅方便附近街坊晨操晚運,因毗鄰青茂口岸,成為旅客必經之路,佔盡地利,應好好善用。
當局廿四小時開放部分社區公園,旨為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能隨時到公園休憩或運動。以上述兩中區公園為例,與民居相鄰,設施齊備,交通便利,為各行業及各年齡層使用者提供莫大便利,使用率較高。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從昔日“垃圾山崗”搖身而成綠地,面積更寬廣,綠化做得好。公園中西融合,古今相宜,既有人工湖、曲橋、迴廊、涼亭和小樓等中式建築風格,玲瓏雅致,也有多功能體育設施、溫室、露天劇場、兒童遊樂設施,以及紀念中葡友誼建築物“握手”青銅雕塑,佈局多樣。更有澳門半島難得的一大片綠油油草地,適合一家大細“放電”。
該公園自去年三月下旬起實施廿四小時開放,廣受歡迎。惟時光荏苒,園內設備顯得老舊,多年未有改動,部分不合時宜。當局曾表示已開展前期改善設計,並有初步功能區域佈局分析,亦已完成深化設計,有初稿後再向公眾解說並諮詢,其中亮點是增設無障礙步道,大幅提升現有兒童設施空間等。惜改善方案至今只聞樓梯響。
本澳各區公園自成一格,是講好社區故事的理想平台。將來建成的澳門輕軌東線西延段,屆時將途經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及青茂口岸等。人們關注公園規劃須否配合輕軌延伸而有所調整,若不受影響,宜前瞻重整優化公園設施,引進更多新元素,讓面目一新的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成為輕軌線延伸段的重要社區配套,帶動西北區整體發展。
要讓公園真正“活”起來,當局應積極主動蒐集街坊意見,因地制宜規劃。注重優化現有硬件配套,加強公園的全方位管理,強化安保尤其夜間安全環節。多鼓勵民間組織借用如露天劇場等開辦活動,打造主題項目,為園區持續引入活力與生氣。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