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1月03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紙上掌勺)大別山米餃

大別山米餃

大別山,是我神馳很久的傳奇地方。以前沒有機會前往朝山。幸承六安市旅遊協會秘書長葉丙勇招悅,實現了多年的積願。

葉氏為烈士後代,曾是金寨籍“六星上將”洪學智晚年扶掖的後生,如今不遺餘力推廣家鄉紅色旅遊。日前通過其精心安排,得以領略大別山諸勝——紅(將軍搖籃)、綠(六安瓜片)、赭(靈芝種植)、黑(梅山黑豬)、金(金寨新城)、白(米餃小吃),真是五顏六色、繽紛多彩。

從上海去金寨,過去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綠皮車,而今只需乘四個鐘頭的和諧號,便可“朝發午至”。

沒想到,踏入大別山的第一口飯,吃的竟是當地有名的米餃。

南方多以稻米為主角,如米線、米餃、米豆腐等;北方多以麥麵唱主角,水餃、麵條、烙大餅等。兩大陣營上演了各自的飲食文化,如軒如輊,難分高下。

大別山毗連鄂豫皖三省,處於南方地理概念的最北端,然而其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氣候條件等特徵,卻仍以南方的影響為烈,飲食習慣也不例外,明顯為“南吃大米”,而不屬於“北吃麵食”的範疇。

米餃正是被分水嶺劃在南方一側的鄉土美食,好客的大別山主人像抱寶懷珍般熱忱推介自家的嘉饈,讓人印象深刻。各縣鄉鎮的米餃,看似大同小異,其中數“三河米餃”尤異,蓋與附着歷史傳說不無關係。

太平天國時,英王陳玉成率部與清廷的湘軍決戰於三河,並取得史上著名的“三河大捷”;加上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受到百姓簞食壺漿,犒師物品中就含官兵喜歡吃的米餃,後被延譽“三河米餃”,馳名天下。

“百年米餃史,早餐扛把子。”經過數百年的汰揀與沉澱,米餃不僅是一種地域美食的呈現,更是一種文化情感的寄託,眼下正由百姓早餐的主打食品,演變成盛饌常見的名特優小吃。

自離別後,大別山已成美好記憶,而米餃依舊齒頰生香。如何接續尋味,想吃就吃,其實不難吹糠見米。

首先劃個重點,必須購買無黏性的籼米粉,而不能用黏性的糯米粉;因為籼米粉可塑性強,不像糯米粉極易塌形。做時舀入適量籼米粉在盆內,加九十度熱水攪拌,中間再淋些油,拌勻後醒半小時,捏成劑子壓成餃皮待用。然後製餡,可用白米蝦、豆腐丁、肉丁或加少許粉絲一起入鍋煸炒,再勾薄芡不停攪動,冷卻即成餡心。

米餃有二種吃法。包好的米餃入油鍋慢火生炸,出鍋時色澤金黃、外脆裏酥、餡味鮮香,不過急性子吃容易燙嘴。除炸餃之外,還可以蒸着吃。經籠屜蒸後的米餃能守住水份,剔透的米白色略顯晶瑩,嚼前輕輕咬破餃皮,先吸餡汁下肚,後囫圇吞棗;隨着一番鮮味輸出,頗有“大別山米餃異地復活”的感嘆。

謝震霖

2024-11-03 謝震霖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2481.html 1 (紙上掌勺)大別山米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