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追光》獻禮祖國華誕
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五日《新青年》季刊第一期刊載瞿秋白翻譯《國際歌》歌詞的版面,“九〇後”的作曲家龔天鵬與瞿秋白跨越百年“同聲相應”,以《國際歌》為靈感與素材創作交響曲《追光》。廣州交響樂團近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奏響了這部作品的首演。
交響曲《追光》脫胎於《國際歌》,誕生於廣州,以逐光前行得名,因城市出彩生光。龔天鵬借鑒古典主義交響曲的四樂章結構,對標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史詩性的敘事,融入人聲的運用,在繼承交響曲創作傳統的基礎上,以《國際歌》旋律、歌詞,以及廣東音樂為素材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語言和精神境界。廣交則以這部作品慶祝新中國七十五周年華誕。
在首演音樂會上,廣交音樂總監黃屹帶領樂團極盡精微的洞察,揮灑洋溢的靈感。第一樂章歷史敘事的沉雄剛健,第二樂章綠水青山的動人心魄,第三樂章人文風俗的生機勃勃,第四樂章理想之光的精神感召……格局與細節彼此洞見,共同築起蘊含信念與藝術的巍巍殿宇。
第二樂章末段場外高胡獨奏的運用特別出彩,音樂在閒適中透出堅韌,在和美中暗含滄桑,在靜觀中點染潑辣,聞樂如面,入型入格。
而最具巧思、緊扣主題的安排莫過於終樂章合唱部分,黃屹總監在音樂呈現之外,更設置了一個感人至深的視覺:合唱開頭是分別用法、俄、英、中四種語言演唱的《國際歌》,直到中文出現才全體一起演唱,詮釋出理想之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窮力量和動勢。
華南師範大學合唱團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及深刻敏銳的藝術洞察力,作曲家採風深入扎實,對音樂形象的刻劃蘊含深意,大學生們深受感動,他們在音樂中自然而然融入宏大歷史敘事,感受理想之光的溫暖。第四樂章合唱加入時,仿佛成為了樂團音色的一部分,二者融合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