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認知度 增強公信力
仲裁周研討澳仲裁現狀實踐
【本報消息】由澳門仲裁協會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香港仲裁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仲裁周澳門專場活動 ——澳門(爭議解決)法律服務:現狀和實踐”,昨日在澳門大學法學院線上線下舉行。活動吸引眾多法律專業人士、學者及業界代表,共同探討澳門在爭議解決領域最新發展與實踐經驗。
在開幕式上,澳門仲裁協會會長郭頴玫指出,是次活動讓港、澳及內地業界共同聚焦澳門仲裁發展,並強調協會將繼續推動與其他灣區城市的仲裁服務合作,提升澳門在仲裁及法律服務領域的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貿仲香港仲裁中心副秘書長王皓成分享貿仲在仲裁領域的成功經驗,期待與澳門在仲裁及法律服務方面的深入合作。
仲裁課程納必修範圍
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唐曉晴指出,隨着大灣區法治建設的快速發展,澳門法治環境不斷優化,仲裁制度應用越發重要。為適應這一需求,澳門大學法學院全面培養學生對訴訟及非訴訟爭議解決的認識與技能。是次活動成功舉辦,對提升學生對非訴訟爭議解決制度的認識具有正面作用。
澳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邱庭彪表示,活動提供一個良好平台,讓專家、學者和學生深入交流,分享見解,對推動澳門仲裁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到法學院正規劃將仲裁課程納入必修範圍,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非訴訟爭議解決知識,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仲裁推進大灣區建設
法務局副局長邱顯哲指出,本次活動意義深遠,特區政府一直重視仲裁事業發展,與業界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仲裁在解決爭議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他強調,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宣傳仲裁優勢,提高公眾對仲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增強仲裁在社會上的吸引力和公信力。
深合區法律事務局長鍾頴儀表示,健全的仲裁制度是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和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重要途徑。仲裁作為不受地域限制的法律服務,對於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尤其是在大灣區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專題論壇上,來自澳門、香港及內地的法律專家和學者圍繞“澳門(爭議解決)法律服務的現狀和實踐”展開深入討論。論壇分為四個主題,專家就仲裁法修訂、仲裁機構運作及仲裁協議有效性等問題分析。
創和諧灣區法律環境
澳門律師公會仲裁中心主席潘愛儀表示,律師在仲裁中擔任當事人代表的重要性,並積極探索數字化仲裁可能性,以提高仲裁效率和靈活性。研討會點評嘉賓、澳門大學法學院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蔣朝陽表示,澳門仲裁協會近年來的努力,促進仲裁服務與灣區法律服務融合,助力涉外法治建設。認為本次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在於探討爭議解決機制,更是為建立橋樑、促進理解、創造更和諧的灣區法律環境。
出席活動的其他嘉賓還包括法務局法律推廣及公共關係廳長陳志揚、律師業高等委員會主席石立炘、澳門世界貿易仲裁中心秘書長黃淑禧,香港張奧偉爵士大律師辦事處大律師王希真,以及澳門仲裁協會理事長何駿豪和副監事長區小平等。活動協辦單位澳門大學法學院提供場地和技術支持,支持單位為法務局及深合區法律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