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當代的對話
在廣州的“小蠻腰”附近,一座外圍網狀並配以純白為主題的建築物,頂部天花板通天透光的設計,使陽光灑落中心的鋼琴鍵上,配合館內螺旋型的設計,遊客們在琴前獻技,彷彿為平靜的下午添加了詩意,這便是去年十一月才對外開放的廣州美術館(新館)。
炎炎的夏日下,除了一般的捐贈展外,萬壑爭流——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畫派藝術展(第三期)及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各具特色。當中,所反映的更是傳統藝術與當代新興藝術之間的傳承及不同的着力點。
“萬壑爭流”藝術展主要呈現明清時期,如金陵畫派、揚州畫派、丹徒畫派或海上畫派等不同的地方畫派之間的作品。當中,最難得的是本次展覽,大多以對比的形式來說明不同畫派之間的妙處。以最為廣知的皴法為例,皴法這種山水畫技巧,自五代起便被畫家運用來描繪山石的結構或是樹木的表皮。不同的畫家或時代,使用皴法技巧亦不一。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非常用心,羅列了超過二十種不同皴法的作品,讓觀眾對於國畫的發展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除了技巧以外,選題亦是藝術創作的重要部分。例如在傳統的正統畫上,梅竹菊往往是以一種高雅清幽的形象出現,而在鄭燮的《竹石圖軸》中,可以看到竹的形象已經改變,它不再是孤高不群的,而是能伴隨畫家的心態而起舞。從該畫的筆觸中,更可以體現到自元代以來,強調書畫合一的境界。
這種在選題上的巧思,是一種藝術的傳承。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這些年輕藝術家們的作品,無論是從技巧或是巧思上,都是無法挑剔的,一些作品更會掀起觀眾思緒的浪潮。譬如單曉東和單正朔的《爺爺的新朋友》,表面上畫作是描繪傳統農村人們在剝玉米的畫面,老奶奶和小孩正笑看老爺子專心下棋的樣子。不過,老爺子的對面卻沒有人,只有一台AI的下棋機器。當我們再細心觀看,旁邊裝玉米的白桶是寫着環保丙烯面漆,而小孩子手上卻拿着一個小小的太空人。單曉東和單正朔沒有為這張畫作給予正面或負面的結論,卻為觀眾們留下一個深深的疑問。
來自貴州的張鼎,在他的《城市更新 · 惠及民生》中,反映了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從畫面中看到,都更的高樓大廈,就像屏風一樣圍住過去的舊城區,但這些高樓並沒有為社區帶來天晴,似乎令原來的天空變得更灰暗。在全國美術作品展中,這些作品所呈現的,不只反映年輕畫家們長年努力下的成果,更反映了藝術家們與社區之間的密切接觸。他們的努力,將使藝術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亦促使人們更關愛我們的社會。
李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