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七十五載波瀾壯闊,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民族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奔赴美好未來。
我各民族團結互助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發放救濟糧和生產工具,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度過難關,各族人民翻身解放,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捍衞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改革開放後,對口支援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走出各民族互助之路……
七十五年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應對挑戰中破浪前行,民族團結成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華大地綻放出愈發絢爛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西藏日喀則市江洛康薩社區廣場上,身穿不同民族服飾的居民表演融合了多民族元素的歌舞。這個社區曾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稱號,十三個民族的居民生活其樂融融。
二○一二年以來,國家民委已累計命名二千○五十五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精準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突出增進共同性的方向,以“互嵌”為導向,民族團結進步的陣地逐步拓展到企業、鄉村、機關、社區、學校等基層一線,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佳話不勝枚舉。
民族自治區全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着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四百二十個位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廿八個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七十五年來,從實行轉移支付、西部大開發,到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開展“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一項項政策和資金落實落地,民族地區日新月異,群眾生活蒸蒸日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七十五年來,黨和國家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推動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健全、覆蓋更加廣泛、保障更加有力。
新中國成立後,各族兒女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共同構建了以“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國家文化敘事體系,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產生了深刻影響。
近年來,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深入實施、《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纂工作加速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走進校園……文化如水、浸潤無聲,各族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七十五載長歌奮進,中華民族兒女共同譜寫了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的壯麗史詩。展望未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各族兒女共赴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
新華社記者 王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