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發佈“滴灌之星”系統
滴灌通三創新助小微企融資
【本報消息】滴灌通澳交所昨日下午舉行 “滴灌之星”系統發佈會,滴灌通創始人及主席李小加希望透過“滴灌之星”的市場結構創新、准入創新、交易創新等三大創新解決小微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這一歷史難題,期望滴灌通澳交所成為小微企業實現另類上市的夢想之地,成為另一座連結全國與世界的資本市場橋樑。
發佈會昨下午二時假澳門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集團創始人及主席李小加、集團創始人及行政總裁張高波等出席。
三年投資萬三店
李小加表示,滴灌通成立三年以來,透過自有資金系統性地在內地二百個城市投資13,000多家門店,涉及餐飲、零售、服務和文體四大消費行業的小微企業,截至去年底投資44億人民幣,已收回二十多億資金,剩餘資金預計未來兩至三年收回。透過自有資金投資“打樣、建模”,了解相關行業的營運模式,總結經驗和教訓,建立今天的滴灌通澳交所“滴灌之星”系統。
張高波介紹了市場各方如何參與到滴灌通澳交所市場。他認為,“滴灌之星”的發佈,能夠更好地實現投融資雙方的交易,既可以幫到需要融資的小企業,又可以平衡風險給投資者帶來回報。
據介紹,“滴灌之星”系統具有三大創新特點,第一是市場結構創新:利用數字化,複製和重塑傳統股票交易市場結構,讓小微市場結構更“輕”、成本更低;第二是市場准入創新:利用“高頻分紅”、“精準披露”和“實用門檻”,讓滴灌通澳交所更普惠、更包括、更安全;第三是市場交易創新:利用“先滴後灌、柔性定製”的創新交易模式,讓小微融資更合理、更簡單、更便捷。
“同甘共苦”市場
這市場有三大典型特徵,首先這是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讓“好人”持續被發展、被獎勵,讓“壞人”迅速被識別、被淘汰;第二,這是一個“同甘共苦”的市場,投資者承擔收入分成風險的“苦”,但可享受真實和高頻現金分紅的“甘”;第三這是一個“耐心”資本的市場,投資者尋求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回報,融資者必須有耐心,一步一腳建立信用,積累業績,走向成功。
“滴灌之星”系統包括五個核心元素,幾乎複製了傳統股票市場的核心元素,分別是收入分成憑證(RBO)、單一資產融資載體(SPV)、特定資產組合投資載體(SPAC)、交易所指數交易載體(ETF)、收入分成份額(RBU)。與傳統股票最大的區別是,滴灌通澳交所的RBO、SPV、SPAC、ETF和RBU都是數字化的投融資載體,而不是在公司法、證券法和基金法下組織的實體公司或基金。
多家企業昨掛牌
昨天滴灌之星迎來首批共三十九家的SPV掛牌上市,主要來自內地、香港、澳門及海外的消費企業和電商企業;首批二十五家的SPAC掛牌市場,包括專業投資基金、券商、收入分成投資機構及行業投資專家;首個ETF掛牌上市和交易,其底層資產包括滴灌通過去三年投入的小微門店RBC/R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