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9月24日
第D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掙脫手機束縛 享受當下每一刻

掙脫手機束縛 享受當下每一刻

最近櫈仔爸爸在努力嘗試的一件事,就是盡量克制無時不刻想去滑手機的衝動,努力找回不被手機束縛的生活。曾幾何時,手機只是用來“應急聯絡”的工具,就算偶爾忘記帶出街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發展至今,手機的功能早已不只“通話”咁簡單,疫情期間更是沒有手機寸步難行,即便現在已不再需要什麼健康碼,但移動支付的全面普及,也令“不帶手機出門”的生活變得難以想像。

“機不離手”已成當下的標準生活模式:公交上或餐廳裡,幾乎人人低頭刷手機的壯觀場面已司空見慣,暢聊歡笑的場面卻越來越少見,之所以“中手機毒”的人越來越多,主要是手機功能的大幅躍升,將網絡新聞、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和非即時通訊等通信功能,以及視頻、娛樂等功能集於一身,令使用者很容易跌進“手機成癮”的陷阱——手機的聲光影畫給使用者帶來持續的、高強度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引發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人沉浸於越看越想看的“快樂”體驗,甚至成了某種治標不治本的“短效非處方類止痛劑”。

但事實上,這種對大腦持續的高強度刺激看似過癮,卻只會逐漸拉高大腦對同類刺激的上限耐受閾限值,為達到同樣的“快樂”度,使用者就必須不斷加大“劑量”,不但消磨寶貴的時間、形成封閉社交屏障,更會影響個人的情緒感受和行為模式。尤其是若周邊人群都是相同的“機不離手”生活模式,那個人就很容易會因為怕和別人不一樣而產生“從眾壓力”,甚至陷入某種研究者稱為“錯失焦慮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狀態,發展為廣泛存在的社會症候群,令失陷者越來越難以自拔。事實上,已有研究結果表明,這很可能會帶來各種消極心理結果,比如:對自己不滿意、焦慮、抑鬱、羞恥和降低幸福感等。

櫈仔爸爸這個暑假和家人前往歐洲旅行,沿途特意留心觀察,發現當地人“機不離手”的並不多,在餐廳、酒店、路邊或公交上,沉迷手機或電子設備的“低頭族”不多,尤其是在餐廳、咖啡館裡,互相聊天的人比低頭滑手機的要多,實在是令人羨慕。最近有國家通過法案,指令教育機構制定政策,限制或禁止學生在學校期間使用手機,也是因為此類“手機成癮”風險,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表現和社交能力帶來難以估量的不良影響,衷心希望澳門也能積極應對,認真研究並推出適切有效的政策舉措,令日漸沉迷、無時不刻在低頭滑手機的現象能有所改善,讓大家有機會能重返正常的生活模式,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當下每一刻。

櫈仔爸爸

2024-09-24 櫈仔爸爸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64585.html 1 掙脫手機束縛 享受當下每一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