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9月24日
第D05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在歌德家的花園吃了一顆無花果

在歌德家的花園吃了一顆無花果

二〇二四年暑假,我在歌德的花園吃了一顆無花果。

位於法蘭克福的歌德故居,一七三三至一七九四年屬於歌德家族。進門左手邊是一個漂亮的小花園,高低錯落的植物,在這個屬於德國的夏季,樹葉蔥鬱、果實纍纍、鮮花繽紛、光影斑駁。花園需要繞過主樓才能進入,暫時只是匆匆一瞥,卻覺得安靜雅致,拂面的不僅僅是微風,還有高樹和鮮花帶來的生機勃勃。

故居建築

先認真參觀了這棟四層的建築。帶領我們參觀的當地叔叔介紹,歌德以著名的作品、高尚的地位、長壽的年齡、富裕的財產,可謂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名人——僅僅是這四層的故居,便是許多文學家、政治家所難以比及的。

地面層是大廳、廚房,還有黃色房間、藍色房間,裡面是法蘭克福式的櫃子、巴洛克式的餐桌、琳琅滿目的瓷碟,以及各層都不可或缺的歌德的畫像、壁爐。

一樓作為會客廳,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北京廳”(Peking)。紅色的天鵝絨努力呈現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情,讓我在異國深深感受到了幾個世紀以前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威力。一七三三至一七九四年,恰好是中國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位,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這時候是中國國力泱泱、繁華如錦的時代,不僅體現在乾隆那錦上添花般的審美,也體現在遠隔重洋的文化輸出,北京廳呈現出當時的歌德對中國文化的欣賞。

歌德出生的房間位於二樓,出生後接受洗禮的報紙貼在窗邊,下方有歌德本人親手標注的出生日期“一七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圖書室的藏書微微發黃,遙想當年歌德便是在這裡閱讀,查閱資料。那時沒有網絡和電腦,寫作時考證資料,都需要在書頁之中查閱、核實。這一室厚重泛黃的圖書,是歌德寫出偉大的作品和詩歌的雄厚支撐。

三樓的書房相對簡約,卻是歌德寫作《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初稿的地方。四層的故居建築裡,木地板、大壁爐,窗口前被擺放的隨意卻永久定格的椅子——彷彿歌德剛剛起身離開。

靜美花園

參觀完畢,由一條小巷步入歌德的花園。午後的夕陽恰好投射在一株楓樹上,紅燦燦的樹葉給整個庭院確定了焦點,襯托得兩尊胖娃娃雕塑更為安靜。

左轉,一個門廊、一條小徑,路盡頭一尊雕塑,描繪的是歌德的愛情——他永遠稱頌的主題。吸引我的,卻是再左轉、下兩層台階的花園,各式盛開的花朵,白色黃心的大花、紫色的小花,還有修長的草、潺潺的小瀑布。一顆繁茂的無花果樹輕輕倚在一側,風吹落一片葉子,無聲地打着轉。不知名的鳥兒在樹的縫隙間跳來跳去,忽然啾地一聲飛走,它們是這裡唯一鬧騰的生命。無花果結了濃密的果實,有些已經紫紅色,沉甸甸地懸在一張長椅上。

在青藍色的長椅上坐下來,背靠無花果樹、面對小瀑布,旁邊是一叢叢的鮮花:好安靜,空氣中帶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帶領我們的當地叔叔非常熱情地問:要不要吃無花果?已經熟了,紫紅色的都可以吃。並且怕我拒絕似的,一把摘下來一顆肥美的無花果,塞在我的手裡“吃吧,乾淨的。這裡瀑布的水都可以直接飲用。”

我摩挲了一下這顆沉甸甸的果實,在二百多年前的歌德的花園,吃一顆他家的無花果,會是什麼感覺?

小心翼翼咬下去——好甜美啊。飽含着陽光、自然,以及我參拜的心情,粉紅色的果肉,像是歡快的鳥雀,又像是歌德熾熱的心臟;淺綠色的果皮,像是安靜的花園和陽光,又像是歌德青澀懵懂的愛意。故居安靜的房子和花園裡,有一個熱烈的靈魂在起舞。

走出歌德故居,門口的燈柱上重重疊疊貼滿了參觀時需要購買的貼紙,有些非常高,幾乎在燈柱的最高處。我沒有捨得把貼紙留在燈柱上,而是帶回家、認真珍藏在自己的日記本裡——看到它,就會想到那顆無花果。

我知道,此處的歌德故居在二戰中幾乎被完全炸毀,重建後的故居裡每樣擺設、每件物品,都是人們帶着懷念和感恩的心情,忠實還原的。“修舊如舊”,這是歌德故居最有魅力的一點,當地嚮導叔叔說了好多遍。因此,我相信,這一顆無花果,跟當時歌德在自家花園中吃到的,味道是一模一樣的。

回到澳門,我打開圖書館的搜索框,《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這些果實的味道,我也要認真體會一下。

朱子晴 培正 初三

2024-09-24 朱子晴 培正 初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64576.html 1 在歌德家的花園吃了一顆無花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