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中日就核污排海達共識
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剛滿周年後,中國外交部日前宣佈,同日方和相關國際組織,前後進行了十多輪密集談判和協商,達成了共識。
自二○二一年日本一意孤行决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中國有關部門已有針對性地強化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措施,擴大監測範圍、增加監測核素和點位、加密監測頻次。
截至目前,日本已累計完成八次核污染水排放,超過六萬噸核污染水被排入大海,引發外界擔憂。
作為最重要的利益攸關國之一,中國一直反對日本政府單方面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這一不負責任的做法。如今,中日這份共識文件回應關切,特別是為加強監測作出多項部署,有利於築牢安全防線。
在共識中,日方同意作出長期國際監測安排,確保中國等所有利益攸關國有效參與,獨立取樣監測。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此前在福島設置了常駐辦公室,並在核電站內和周邊海域開展監測,在該機構歷史上尚屬首次。但考慮到日本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密切關係,很多人也質疑,後者的資料很不全面,有些資料太偏向日本,看似是在監督,實際是為日本背書,因此,就需要第三方的參與監測。
經過長期的尖銳鬥爭,日本還是讓步,允許更多獨立第三方參與監測。根據共識,韓國、俄羅斯、太平洋島國等利益攸關國都有機會參與監測。有評論認為,這不僅將對日方核污染水排海過程形成約束管控,更將在維護核能安全、推進多邊合作等方面形成示範作用。
日方態度的轉變,主要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其中中方的堅決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日本一意孤行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以來,中方一直旗幟鮮明地表達反對。這不是出於中方的私利,而是代表整個國際社會,敦促日方從人類的生命健康和海洋生態環境出發,認真回應國內外的關切訴求。
事實上,中日雙方在核污染水問題上達成共識,談不上哪一方讓步,或哪一方是贏家或輸家。通過建立長期國際監測安排和利益攸關國的獨立取樣監測,得出的資料和評估結果將更具真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助於提升核污水排海進程的安全可控性,這也將開創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重大核安全事故一個先例,當然這也有利於日本緩解國際壓力,改善其國際形象。對於日方而言,其實是從善如流、利大於弊的決定。
中日達成共識後,各界關注的焦點,自然落在中國政府何時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這需要科學調查與長期監測,才能得出科學、安全的結果,才能作出科學客觀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