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字乃角之譌
八月二十三日本報“澳聞版”出現一個罕有的字:“甪”。有人曾教導我:“有邊讀邊,有橛讀橛。”甪字沒有邊,只可讀橛,是則讀作“用”可乎?倘若如此,則謬之千里矣。
唐齊己《寄梁先輩》詩:“慈恩塔下曲江邊,別後多應夢到仙。時去與誰論此事,亂來何處覓同年。陳琳筆硯甘前席,甪里煙霞待共眠。愛惜麻衣好顏色,未教朱紫污天然。”其中就有“甪里”兩字,依文意推測,甪里應是一處地名。漢初隱士有位“甪里先生”,是商山四皓之一,即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和甪里先生。甪里先生姓周,名術,字元道。可見“甪里”是個地名,即今之江蘇吳縣西南。
甪,據《正字通》謂“角字之譌”,也就是說它原是“角”字。《廣韻》:漢四皓有“甪里先生”。顯然,甪就是角。《通雅》則謂“角,古音祿”,並引《詩 · 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空我屋。”不過《字彙》的注音為“盧谷切”,即是讀作“lu”。現代有甪直,在江蘇省;甪堰,在浙江省。元柳貫《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綺園甪夏四神坐,刻字寸許無葩摹。”雖然,甪字本來是“角”字,我們只好從俗,也讀作“祿”。
報載的“《甪端》故宮文物”,這“甪端”,是傳說中的神獸。《英烈傳》第七四回:“(李文忠)只見有詩句道:‘兵過紅羅山,須知見甪端。倘然不相信,士卒必傷殘。’文忠看完時……即請劉基商議。劉基說:‘我因前者夢中神人的詩,因查得甪端乃是神獸。既有此言,元帥不可不信。’”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