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店
第一次意識到常去的店原來有一天會改變,甚至會永遠消失,是源於在外婆家同一條街上的茶餐廳。那是一家只有十幾個座位的茶餐廳,供應的餐點除了一般港澳茶餐廳常見的三文治、“碟頭飯”和麵,也有一些像薯蓉青菜湯、嚤囉雞飯、西洋腸多士等葡式餐點。店老闆是一對愛跳舞的中年夫婦,好像還有參賽得獎,店裡牆上有許多他們跳舞的相片。其中一張特別大幅的照片,是兩人年輕的模樣,跳着探戈的動作。除了老闆夫婦,店裡只有一個不是特別精明能幹的侍應姨姨,以及一個胖胖的廚師。
水吧和多士是由老闆或老闆娘製作的,其他明火煮食一律由廚師負責。我記得那裡的凍阿華田會加奶,與冰一起打成奶昔的口感;牛尾湯裡沒有需要啃的骨頭,是濃郁的羅宋湯底與燜熔了再拆成細絲的牛尾肉,加上通粉,便是我們小孩子與外婆老人家易於入口又飽足的美食。
茶餐廳位處一個斜坡的半路,客源主要是街坊與附近的上班族。在客人少的周末下午茶時間,胖廚師也會少有地從後廚出來聊天,身上總是穿着有污漬的圍裙。後來某天,老闆說廚師要走了,被小城即將開幕的首個綜合型度假區酒店挖角。以那一年為起點,像雨後蘑菇般冒出來的各個博企為這座小城增添了不少職業崗位,卻也在這些小店掀起了人員流失的風暴。我記得胖廚師走了後,茶餐廳食物的味道確實大不如前,店面越來越冷清,沒多久便結業了。
近來常突然發現,某家曾經常去的小店原來已經歇業,或因為進入結業倒數階段而再次被我注意到。之後都是與親友唏噓疫情復常後,許多人都融入大灣區北上消費。有時恍惚之間,似乎回到了那段小城迎來新發展機遇,又似乎必須以失去一些人情溫暖為代價的時日。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