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金融機構致勝之策:
提升自身財務和營運韌性
自二二年以來,美國、澳洲、中國香港等地區利率和通脹水平呈逐年攀升,銀行業金融機構近年在信貸市場的風險敞口大幅增加,信貸風險上升,主要體現在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和房地產行業低迷;此外,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升溫、氣候衝擊和數字化衝擊等不確定性因素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重大挑戰。
面臨多種風險挑戰
在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全球各地監管機構均希望金融機構能夠具備財務和營運韌性在動盪的經濟形勢中謀求發展。從財務韌性的角度而言,亞太地區銀行業面臨着高利率環境下償債能力減弱導致信貸質素下降的風險、融資成本持續上升加劇流動性壓力等財務風險因素。同時,隨着數字銀行的逐步興盛,包括與傳統銀行類似的償付能力風險、資訊洩露等網絡安全風險、客戶欺詐風險等問題亦日漸浮現。從營運韌性的角度而言,實施營運韌性的挑戰包括:以往的金融服務營運風險管理更注重內部業務流程,很少全面考慮關鍵營運業務服務的端到端流程;傳統的業務連續性管理以往主要以內部視角看待業務營運中斷的影響,而營運韌性則要求以“由外而內”視角考慮業務營運中斷的系統性影響。
更新治理管理框架
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澳門的金融機構可考慮通過以下途徑提升自身的財務與營運韌性,採取敏捷戰略應對中短期壓力。首先,澳門的金融機構應積極評估其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狀態以滿足監管要求,並盡快開展營運韌性合規工作。其次,考慮到亞太地區監管機構將繼續優先保護消費者(尤其是弱勢消費者),澳門的金融機構在實施監管變革或引入和/或更改產品和服務時,應考慮對消費者的影響,並不局限於最低限度地滿足法規的要求,並在必要時優化現行實踐,以達成積極的財務回報,同時保護消費者免受潛在危害。另外,由於數字銀行、相關大型科技公司等新進參與者將帶來日益激烈的競爭,數字化對於保障澳門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至關重要。在實現數字化營運的同時,澳門的金融機構還需確保更新治理和風險管理框架以反映對網絡安全、第三方風險管理,甚至人工智能道德規範的更高監管要求。
積極參與綠色轉型
此外,澳門的金融機構應確保充分考慮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社會影響風險等ESG風險,並將其納入風險管理和治理框架。縮小自然災害事件中的保障缺口將成為一項挑戰。同時,澳門的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支持綠色轉型,使其戰略和實踐與監管預期相一致,包括規劃向綠色經濟的有序轉型,以及採用合理的轉型規劃流程以支援客戶採取有效的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措施。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鑒證合夥人 陳曉瑩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鑒證經理 陳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