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8月15日
第C10版:樂與聲
澳門虛擬圖書館

Reed Muse 1C/3P新式惰輪驅動盤

Reed Muse 1C/3P配置原廠12吋木管唱臂,實木盤座設計,採用古老隋輪驅動方式,轉盤以摩擦力驅動,使用新技術達至最佳音頻特性。

Muse 1C不含唱臂,唱盤仿似帶動設計,外盤下是內盤,裝有先進雙惰輪驅動系統,16-78rpm四速可調,LCD顯示,唱片隆聲-73.2db。

唱盤體積485(W)x140(H)x305(D)mm 、重15kg,使用特大外置PSU供電,背部只有12V輸入插口,唱頭線直接由唱臂管引出。

惰輪驅動系統由兩個DC馬達組成,各裝電子離合器轉動特製滑輪,分左右兩側以摩擦力驅動內盤,石英PLL電路鎖速,偏差+-0.05%。

Reed 3P是三軸設計,包括一個水平軸承、兩個垂直軸承,有如萬向接頭,並帶磁穩定器;可選木臂管、碳纖臂管、各種唱頭殼及線插。

Reed Muse 1C/3P新式惰輪驅動盤

帶動唱盤是50年代的設計,始於Thorens TD-125,直驅盤是60年代末的革命性創新,源於松下發明的SP-10與SL-1200直驅盤技術,70年代廣泛應用於電台及Disco場所中。

直驅盤因不需膠帶傳動而變得耐用,具起動快、扭力強的優點,70年代期間,各種直驅盤佔據了市場,惟當年直驅盤未能達至轉盤完美暢順運轉,亦散發出電磁波,故音色未獲發燒友認同,最後仍以帶動唱盤為主。

直驅盤曾銷聲匿跡一段時期,因整個音響業受CD帶來的商機影響,黑膠盤乏人問津,只佔極小市場位置。但發燒友對音樂的理性感情,相對頭腦發熱的商家來說是無情的,發燒友當年對CD趨之若鶩,但當不喜數碼聲的一刻開始,黑膠碟便悄悄回流。發燒友在音響市場具指導性的軟實力,發燒友玩黑膠成風,黑膠盤又轉出新景像,傳統直驅盤回流,但帶來創新技術確保音色傳真度。這邊廂,新的復古驅動方式唱盤已出現。

目前黑膠盤分帶動式及直驅式,最早出現的黑膠盤是惰輪驅動式,由電動留聲機進化而來,著名的第一代黑膠盤Thorens

TD124,採用交流馬達作動力,馬達以膠帶拉動鋁製滑輪,以拉桿控制一個膠惰輪緊貼滑輪轉軸,惰輪亦緊貼轉盤內的邊緣,惰輪的摩擦力帶動了轉盤,可在滑輪轉軸上的78、33及45的圓周位選擇轉速。首部黑膠盤是電機馬達以惰輪驅動,到了立體聲時代,惰輪驅動唱盤產生的噪音不符Hi-Fi要求,於是發展了帶動式唱盤,如今惰輪驅動式唱盤以新技術返回市場。

一家來自立陶宛的Reed音響品牌,除製造唱臂外,同時設計新式惰輪驅動唱盤。Reed推出Muse系列三款惰輪式唱盤,包括3A、3C及1C。 3A是旗艦,其次是3C,1C是入門級,後者仍擁3C型號的出色驅動機芯,是其進入中檔唱盤市場的首部惰輪驅動唱盤。1C採用堅固無共振的木質盤座,轉盤機芯是新技術,使用兩個直流馬達作動力,安裝在轉盤的內盤左右兩側。兩個馬達的轉軸裝上特製軟聚合物滑輪(惰輪),並壓在內盤周邊,以摩擦力使其轉動,馬達裝在避震懸架上,通過電子離合器將動力傳遞至滑輪,從而驅動內盤。1C比七十多年前的惰輪驅動唱盤更優秀,Reed宣稱與帶動或直驅唱盤相比,其最大優勢是轉盤速度非常穩定,並且驅動惰輪的磨損不影響速度的穩定性。1C還配備一枝原廠12吋的3P型唱臂,可選5種木臂管及1種碳纖維臂管;多款唱頭殼、電纜、插頭等皆可選擇,1C/3P標配參考價約15,000歐元。

□清 泉

2024-08-15 清 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6752.html 1 Reed Muse 1C/3P新式惰輪驅動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