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一人一故事”
已經很久沒有到過旅遊塔看劇場演出,最近澳門藝文團體零距離合作社在這裡舉行了十五周年公演《我與海的距離》。這個場地需要離地很遠,卻真的離海很近,看演出前後都可以隔着玻璃望海。
零距離合作社十五來都專注以劇場或藝術媒介深入社群,曾經長駐石排灣、路環,也考察澳門夕陽行業,聽人們說故事,也為人們演繹故事。“零距離”專長的是一種即興劇場“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這種劇場方式發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紐約,受心理劇與口頭說故事的傳統影響,以“沒有一個故事是沒價值”的理念去為社群服務。演出時一般有些簡單設置,例如演員的椅子,不同顏色的布;像個節目主持人的“領航員”(conductor),會引導現場觀眾說一些記憶故事或某一時刻的感受、情緒,然後演員在領航員的引導下,用戲劇、肢體動作、聲音或彩布即興地將剛剛觀眾所講的故事或情緒演繹出來。也就是說,如果現場觀眾不發言,就不會有演出。是一種真正互動、觀眾參與的劇場。
一九九八年,石頭公社首次將“一人一故事劇場”引進澳門,辦過工作坊和演出。兩年後,已故劇場工作者Veronica Needa 應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之邀,正式在澳門開辦“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坊,受到很多劇場人、教師和社工的歡迎,部分工作坊學員組成了臨時團體“一人一故事劇場幼稚園”進行定期訓練,並曾往港交流。該團體解散後,部分成員分道揚鑣,有些將“一”劇場帶到社會工作領域,有些帶回自己所屬劇團,例如由官狄龍領導的浪風劇社就曾與聾人團體合作舉辦“一”劇場工作坊和演出。而演藝學院繼續辦了幾年相關課程,又培訓了一些新學員,當中包括戴碧筠、陳英傑等,他們於二○○八年正式成立了“零距離合作社”。
(海,零距離 · 一)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