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8月05日
第B07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保護數字世界的兒童

未成年人上網權益的保護, 已成各地政府關注的議題。

保護數字世界的兒童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上網低齡化已成為普遍趨勢,現時一般五至六歲的兒童已經有機會接觸互聯網。根據《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的統計,二○二二年中國內地的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一點九三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點二;澳門方面,按照《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2024》資料顯示,六至十七歲的未成年人上網比率已超過九成。未成年人是互聯網使用的主要群體,而數字化生活會形塑新一代年輕群體的認知學習、社會化成長與信息獲取方式。然而,基於互聯網雙刃劍的特性,可能會對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構成威脅,例如存在隱私洩露、網絡成癮、接收不良或虛假資訊、網絡暴力,甚至受到網絡犯罪侵害等風險,為此,對於未成年人上網權益的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普遍關注的議題。

適應數字時代的兒童保護政策

聯合國大會早在一九八九年已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促使各締約國和地區採取一切適當的立法、行政和其他保護措施,保護兒童享有各種權益。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更大範圍的兒童走進數字世界,為此,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在第八十六屆會議通過了關於與數位環境有關的兒童權利的第二十五號一般性意見(二○二一年)。委員會對締約國應如何在數字環境方面執行公約進行了解釋,並結合在數字環境中促進、尊重、保護和實現所有兒童權利的機會、風險和挑戰,就有關立法、政策及其他措施提供了指導,以保障數字環境中的兒童權利。此外,國際電信聯盟發展部門在二○二○年發佈的《保護上網兒童指南》中,亦明確指出國家及政府除了有義務在真實世界中為未成年人提供保障外,也須透過制定一個具有適應性、包容性、配合技術發展速度的政策框架,在現實和虛擬世界中為其提供保護。

兒童網絡權益保護的國際經驗

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透過全面制定政策、立法和教育等手段來保障未成年人上網的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提高其識別網絡風險與威脅的能力。例如,中國內地於二○二三年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圍繞網絡素養促進、網絡資訊內容規範、個人資訊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重點內容,對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進行了確定與細化。另外,亦對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的時長進行管理;韓國設有違法與有害資訊通報中心,向網民提供通報有害兒童資訊的管道,並禁止未滿十六歲的青少年從凌晨到早上六時登入線上遊戲網站;英國實行官民合作的模式,設立兒童網絡安全委員會,負責統整兒少上網安全議題,透過開展上網安全教育及推動業者自律共同創造良好的網絡使用環境,並於二○二三年通過《線上安全法》,規範社群媒體業者有義務與責任過濾網上的非法內容;美國通過專門的立法,例如《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兒童網絡隱私保護法》等,以保障兒童的上網安全和隱私,並設網絡分級制度,讓業者以自律的方式對網站內容分級;澳門在《青年政策(2021-2030)》的文本中,亦提及到要加強跨部門合作,共同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推動相關宣傳教育,提供輔導與支援,以及培養青年網絡素養,正確審辨網絡資訊,引導青年負責任使用互聯網,營造正向網絡文化。儘管各國和地區推行的具體措施各有不同,但共同目標都是保護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促進他們健康、平衡地成長,相關經驗為積極應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提供了借鑑與啟示。

協同治理共建數字世界兒童安全網

有鑑於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涉及社會、教育、文化、電信及保安等不同領域的政策範疇,以及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企業、政府等公、私領域的單位或組織,傳統以政府為單一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James N. Rosenau提出的社會治理理論能為完善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公共政策提供指引,該理論主張透過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的協同參與,共同解決公共問題和實現政策目標,以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基於此,為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保護,筆者建議在符合“比例原則”的價值基礎上,分別從宏觀、中觀及微觀的治理層面,形成上下聯動、共同協作的公共政策,以至在解決有關問題時,能借助多方的力量共同承擔責任,並在保護青少年網絡安全及尊重其自主權利之間取得平衡。

在宏觀治理層面,要完善體制、法制、機制的建設。體制方面,通過建立一體化的保護兒童網絡安全政策體系,明確各部門權責,整合監管資源,優化管理體制;法制方面,透過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明確不同治理主體的職責、義務及違法者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使有關的公共政策合法化,構建以法律防控為主導,輔以其他防控多維一體的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體系;機制方面,要建立多元共治、聯防聯控的治理機制,驅動多方聯動,促進政策制定的共同參與,加強業者自律和社會監督,並以兒童的權利為中心,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同頻共振效應。

在中觀治理層面,須提升應對風險的抵禦能力,築起內外兼固的防護網。透過推動系統化、制度化、普及化的網絡素養宣傳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在其使用網絡之前接受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確立其上網要遵守的規則,為進入網絡世界做好準備,構築堅固的“精神防線”;另一方面,須強化技術防護,普及性地對網絡中的有害資訊進行過濾與分級,藉由技術降低網絡中不當內容對未成年人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微觀治理層面,要促進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家庭、學校、社會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主要場所,這些社會化主體一方面要主動融入他們的網絡生活,引導其健康上網的意識;另一方面須積極創造現實生活中的活動空間,在真實生活的維度推進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同時,亦需要強化這些社會化主體的控制力量,預防青少年的網絡偏差行為或被害問題。透過上述三個層面的他律、自律與內律,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防火牆。

陸 晴

2024-08-05 陸 晴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4702.html 1 保護數字世界的兒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