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設計跨界雙姝
疫情封控了我們的腳步,但卻未能阻止更多人在學習、在追夢。阿欣與甘梓燊兩位澳門演藝學院學員的故事,在澳門演藝學院的舞台上相遇,共同走過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收穫的旅程。
從建築跨界到舞台
阿欣的故事,是一段從建築到舞台的奇妙跨界。本身對建築設計充滿熱愛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踏入了澳門演藝學院的舞台設計班。起初,她或許只是抱着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探索的心態,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她逐漸被舞台設計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在她看來,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舞台設計,都是對空間美學的追求與探索,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在學院的四年時光裡,阿欣經歷了從基礎到進階的全方位學習。從最初的入門班,到後來的深造課程,她一步步地深入了解到舞台設計的精髓。她學會了如何運用AutoCAD等設計軟體繪製舞台平面圖,掌握了服裝、燈光等舞台元素的搭配與運用,更在多次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和風格。
近距離觀察和學習
在阿欣的眼中,每一個舞台都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亦改變了她的思考模式,要從劇本的字裡行間尋找靈感,通過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將文字轉化為視覺上的震撼。無論是為“深刻的人物”設計場景,還是為複雜的劇本構建多變的舞台,她都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她的設計作品,往往能夠準確地傳達出劇本的情感與氛圍,讓觀眾在視覺與心靈的雙重衝擊下,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欣還積極參與了學院的多個大型項目,如《驢得水》和《小城風光》的舞台設計助理工作。這些經歷不僅讓她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和學習到舞台設計的全過程,更讓她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她學會了如何與導演、演員、技術人員等各方溝通協作,共同為舞台的呈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舞台監督與設計師
與阿欣略有不同,甘梓燊的起點是舞台監督。她原本在公司負責舞台演出的協調工作,對舞台的每一個細節都有着敏銳的感知。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文化局舉辦的“劇場美學”講座,被舞台設計的魅力深深吸引。從此,她踏上了從舞台監督到設計師的轉變。
甘梓燊的學習之路充滿了挑戰與探索,她不僅要學習舞台設計的基礎知識,還要不斷挑戰自己的創意極限。她也參與了多個舞蹈類和劇場類的項目設計,從實景到虛空世界,都能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感知,為觀眾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不單止技術和藝術
在她的設計作品中,可以看到對材料的精準把控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更善於運用各種材料和技術手段,創造出既符合劇本要求又具有獨特美感的舞台場景。她記得一次與舞蹈家合作,嘗試理解對方所描述的虛空世界,並配合去尋合適的材質,嘗試做模型、畫圖去給予他們比對,為的不光是要順應演出者,同時她們亦能以觀眾的角度對設計有所要求。
在甘梓燊的眼中,舞台設計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和藝術的展現,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舞台藝術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稍後我工作上會有更多節目演出,甚至有大型音樂劇,我相信自己可以學以致用。”
不是一個人的作品
阿欣與甘梓燊的故事,是從觀眾的角度走進了舞台深處,化身追夢者在舞台設計領域奮鬥的縮影。她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不斷嘗試和改良。在澳門演藝學院的舞台上,她們找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又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
如今,他們已經從學院畢業,但他們的舞台夢想並未因此而終止。相反,他們正帶着在學院裡學到的知識和經驗,繼續在舞台設計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未來也許會再進修或者是有更多延伸課程,但另一方面她們或者仍有機會透過老師去接觸這個行業,這幾年下來讓她們的思考模式有改變,所以認為算得上是“學以致用”。她們的“實戰”中,很多時亦會受到預算的影響,用最少資源來獲得最大的效果。同時,阿欣總結最後實作階段,發現與幾方面的良好溝通才是最重要,取得不同意見以歸納做出來,才是她們要守好的一關。
甘梓燊也同意需要與監製、導演做好溝通:“因為作品不是自己一個人做,而是各個單位合力,溝通可以說是最重要。”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期待着阿欣與甘梓燊能夠帶來更多優秀的舞台設計作品,為劇壇貢獻更多新名字。同時,她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舞台設計這一領域,以及更多默默為藝術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幕後功臣。
文、圖:瑪姬里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