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訂應急機制 防範風險
日前微軟系統發生故障,導致全球多地的機場、酒店、銀行、醫療機構及商戶均被波及,相繼出現“藍屏”、死機,令相關行業的服務難以正常運作。這次故障與網絡保安公司軟件更新有關,雖然大部分服務在一天內已逐漸恢復,但受影響行業及機構眾多,修復時間可能較預期長,善後工作艱巨。
相關系統故障影響廣泛,包括航班受阻、酒店入住和退房系統未能正常運作,多地亦出現不同程度的“災情”。例如英國有學校因校內資訊管理系統受影響,需要停課;有商店因電子支付系統失靈要暫停營業,有的商店只能接受現金支付,購物大排龍,零售業頓時癱瘓。
雖說港澳地區在事件中所受影響不算很大,但由於事出突然,加上正值暑假旅遊旺季,受影響的航空公司要處理個案眾多,應急機制及處理反應未夠及時,指引不清,一片混亂,惹來客人極大不滿。縱然受影響企業、機構也是受害一方,但因處理手法不夠成熟,毀掉公司名聲和形象,變相為事件“埋單”。
這次事件造成的影響,暴露各業的脆弱點,尤其過於依賴科技而導致的後果。當科技逐漸融入生活及各業的應用場景中,雖可提升工作效率、減省人手,但多少有風險,遇上大型系統故障導致服務癱瘓時,仍需人手操作,掌控大局。
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航空、酒店、零售、餐飲等行業關係環環相扣,互相牽引,在旅客體驗中擔當着重要的服務角色。澳門也應從是次事故中汲取教訓。各業積極適應時代變遷,投入數字化轉型,也要強化員工應對風險事件的能力,必須要讓員工隨時隨地可以切換服務模式,以應對突發情況。如因應科技系統故障,前線員工即時啟動人手操作的後備方案,確保服務質素不受影響。
未來企業既要強化科技後台實力,更要及早訂立應急處理機制,一旦出現事故,也可立即處理,把影響減至最低。否則賠上的除了金錢和時間,還有積累不易的企業名聲。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