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合作普及健康生活
政府昨發佈《健康澳門藍圖》,明確訂立到三○年,須達至二十項具體目標和五十二個評估指標,實現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多個總體目標。規劃有遠景,但牽涉面廣,如何做好跨部門統籌,與民間良好合作,適時評估及調整是關鍵。
現代文明雖為人類帶來知識和科技,但也衍生諸多危險因子,舉凡不健康飲食、環境污染,以至吸煙、酗酒、濫藥等,都引發不同的健康問題。澳門不能獨善其身,這次《藍圖》便點出澳人健康三大重要挑戰。
首先是大眾健康生活方式實踐不足。控煙、控酒、防治濫藥,澳門早有政策。唯獨都市“風土病”之一:過分“迷網”暫未有防治之法。《藍圖》正視這一問題,指出沉溺手機、電腦上網,欠缺足夠運動量。比起成年人,青少年相對缺乏自制力,渴望接近朋輩,更容易沉迷使用手機,會影響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及學習適應力。部分國家和地區會鼓勵中小學於校內實施“智能手機禁令”,藉以增加豐富多元的運動鍛煉、課外活動。實施後確能有效減少依賴上網,培養主動健康管理能力,堪澳借鏡。
上述連同其餘兩大挑戰:慢性病罹患風險上升,醫療需求持續上升,三者互為因果。預防勝於治療,重在宣教。有足夠衛生知識乃強身健體的不二法門,亦是提升居民素質的首要條件。
《藍圖》制訂了行動策略和具體目標,重點將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結合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資源,並以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全民參與共同落實執行。未來應檢討並優化官民合作模式,透過與民間各類型社服機構、體育團體合作,助居民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學習養成規律、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
構建健康城市,除要完善醫療軟硬件設施,亦要從最基本需求入手。近年居民渴望創設更多運動及休憩空間,簡單如臨時波地、步行徑,已能回應居民的運動需要。若硬件能滿足,料可增加大眾“動手動腳”誘因,主動將健康理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