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悲歌:Nina Simone的柔緩之聲
《The House of Rising Sun》(日昇之屋)的出現,是錄音機還沒發明的美國,樂團用走唱的方式賣唱,它也是一大串歌單中的其中一首。一直以來,都以各種美式鄉村風格的藍調樣子出現。歌曲當中,有由男性視角出發,也有女性的身份描寫。在錄音技術粗糙、傳播方式都不太有效率的情況下不斷發生變化,到了一九六○年,這一首歌的生命,才慢慢被定形成現在大家聽到的模樣。
那本在澳門的繪本書店難以被讀者知曉該怎麼翻開的書,是繪本《歌詠生命的妮娜》,講的是爵士樂手Nina Simone的故事。許多爵士樂手都唱了《The House of Rising Sun》,而它在民謠初期,原來就是個女性視角的故事。
Nina Simone在一九六一年的版本,和《Perfect Days》平山先生聽的版本全然不同。她將此曲收錄在《Nina at the Village Gate》專輯中。《The House of Rising Sun》被她以“很慢的悲歌”風格唱出。
在歌聲中,聽眾估測到“日昇之屋”是一家妓院,Nina Simone唱着被毀掉的悲哀女孩的一生:女子年少的時候,被賭鬼帶她誤入歧路,萬劫不復。之後又愛上了一位酒徒,人生便永遠困在這日昇之屋。
值得一提的是她Slow Dirge的唱法,緩慢幽柔,又以非常哀怨的語氣去訴述自身,聽眾的耳朵,會順着她的婉約,去牽動內心的傷感,觸發對女孩人生的無奈。她在一九六七年錄下另一個版本,卻是強勁節拍的快版。女生的快版,卻有一種向天吼叫,控訴上天對自己不公之感。
歌曲就是這樣,加上音樂的變化,歌唱者或聽眾,千變萬化的情緒層層出現,各種不同人生就因此傾瀉而出。
(朝日樓 · 二)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