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主控台
最近討論度極高的電影《玩轉腦朋友2》,台灣甚至推出心理測驗“EMO小劇場”,藉由回答九條情境題來找出自己的情緒主角。延續二○一五年《玩轉腦朋友》的續集,第二季聚焦在主角萊莉經歷青春期的身心變化與成長,除了原有的五種基本情緒(喜悅、悲傷、厭惡、恐懼和憤怒)之外,新加入四個情緒角色,用以表達焦慮、羨慕、害羞和耍廢。當九種情緒共同聚集在大腦控制室時,新舊成員一邊磨合,一邊攜手合作,幫助變得敏感脆弱的少女萊莉應對接二連三的事件。
雖然好奇《玩轉腦朋友2》的故事發展,但我尚未進入戲院捧場,對第二季的認識只限於宣傳海報,以及朋友的觀後照片。為了避免“被劇透”,我都有意識地躲開一些詳細分享的心得或影評內容。然而,電影所帶出的情緒、感覺、行為,還有感性與理性在大腦中時而爭持、時而退讓的過程,都是生活中的寫照。
嬰兒從出生起,就具備表達情緒的能力。吃飽時感到滿足,會微笑;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想伸手觸摸;玩具被搶走,會生氣得大哭。從這些基本情緒出發,當小朋友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便會出現羨慕、內疚、害羞和尷尬等複雜情緒,他們的大腦已經有一座如同《玩轉腦朋友2》的控制台。可是,在情緒發展出來後,孩子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和練習,才能一步步掌握操縱主控台的要領,對情緒作出適當反應並消化,這是終生的課題。借用程老師勉勵畢業生的一段話:我們固然追求勇氣、堅毅、自信、樂觀,也請坦然面對並善待我們內心的恐懼、怯懦、自卑、猶豫,為它們留下空間及尊重。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