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東進 禍害亞太
今年是北約成立七十五周年。美東時間七月九至十一日,北約卅二個成員國以及烏克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合作夥伴領導人齊聚華盛頓峰會,向外界展示北約所謂“團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具雄心的一次峰會”。據會前披露的消息,此次峰會重點討論三大議題:一是烏克蘭問題,包括對烏援助和烏加入北約事宜;二是強化防禦和威懾能力;三是深化與北約印太地區夥伴的合作。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七日表示,本次峰會將通過一項實質性的對烏一攬子支持計劃,包括把北約國家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每年總計四百三十億美元的對烏軍援規模,定為今後的“最低基線”,並且至少在明年繼續維持這一軍援水平。另外,北約將在德國設立一個有七百人的指揮所,負責接收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大部分支持,並負責支持烏克蘭的訓練和後勤。
斯托爾滕貝格還稱,此次峰會的另一主題是北約的全球夥伴關係,烏克蘭衝突表明“我們的安全不是區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我們需要與印太地區的夥伴密切合作”。北約將同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新西蘭等國家共同抵抗俄羅斯、伊朗、朝鮮、中國等勢力。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歐洲事務高級主任邁克爾·卡彭特八日表示,北約不會將集體防禦條款擴展到印太地區,但會尋求擴大與地區國家開展合作對話。他不忘重炒所謂“中國援俄”一事,宣稱這對北約和印太夥伴而言都是“極大的擔憂”。
表面上,北約暫時不會接納日韓等亞太國家,但會加強與這些亞太國家的合作,顯示北約的魔爪將進一步伸向亞太。近年來,北約強化在亞太的軍事存在,英、法、德、加等北約國家不斷派艦機參與亞太的多邊聯合演訓,日韓澳新四國領導人也連續三年參加北約峰會,與北約強化軍事安全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八日表示,北約作為冷戰產物和全球最大軍事聯盟,一邊聲稱自己是區域性防禦性組織,一邊不斷越界擴權,突破防區,挑動對抗,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這是威脅全球和平穩定真正風險源。北約應恪守其“區域性、防禦性”組織的定位,停止在亞太製造緊張局勢,兜售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不要搞亂了歐洲,又試圖搞亂亞太。
北約本應隨着冷戰結束而終結,但在美國維護自身單極霸權的價值觀及利益驅動下,北約靠着不斷製造新“對手”而續命。正是由於北約不斷東擴,致使俄羅斯感到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爆發俄烏衝突。
亞太地區是和平發展的高地,合作發展的熱土,絕不能再成為地緣爭奪的角鬥場。拼湊各種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將陣營對抗和軍事集團帶入亞太的企圖,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