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治理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是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礎,特區政府關注居民的精神健康。但現代社會有各種困難和壓力,容易令人產生心理疾病,甚至選擇極端方式以逃避。
當局今年首季共錄得二十二宗自殺死亡個案,當中青年人自殺問題更令社會關注。造成自殺的情況複雜,包括精神疾病、健康、經濟、家庭、人際關係等。現時衛生局、教青局、社工局針對預防及治療方面設立“四級聯防機制”,在學校、社區、醫院等場所提供服務。
近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本澳經濟面臨轉型,不同行業持續調整,社會氛圍轉變,部分人信心不足,一旦在工作、學習或人際關係中受挫,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不要以為心情不快、鬱結難解,只是情緒起伏,“睇開啲便冇事”。抑鬱、焦慮是精神疾病,不是自我調適或旁人安慰便可完全應對,需要尋求專業治療。
政府近年在心理支援、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工作上投放不少資源,無論學校還是社區,都有提供不同類型的心理支援服務,但可能求助資訊傳播不到位,有需要者往往不知悉相關服務。應優化宣傳,尤其要換位思考,讓有需要的人士有所感知,及時溝通、獲得支援。社區心理支援服務鋪開,亦有助發現風險個案,對於高危或緊急者,須盡早介入。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教育至關重要。學校應從小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課程,透過精神及體育鍛鍊強化青少年的抗逆力,成為自己的心靈導師。當局要研究進一步措施,了解和分析本澳自殺個案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更好針對相關問題的癥結,提供輔導和支援,提升預防工作的成效。居民也需關注自己身心健康,學習提升抗壓抗逆能力,並多關心家人的心理狀況,聆聽受情緒影響的心聲,鼓勵他們積極尋求協助,促進精神健康。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