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無意義的雨之後
這段時間一直都在下雨,突然才想起來已經是七月。以前一直以為我們只是沒有四季,一年到頭有點乏味無趣,結果現在連討人厭的雨季也有了。我看許多城市的雨季就三個月左右,但澳門感覺下了有半年的雨,情緒漸漸也變得像濕度一樣潮。印象中,從一月開始我就迫切渴望外出旅行,為的幾乎都是“找個天氣好的地方去曬曬太陽”。
以前的春天,還可以像陶淵明說的那樣郊遊:“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揮茲一觴,陶然自樂。”雨同樣也是會下,下在平日裡覺得急景殘年,下在周末就覺得溫柔旖旎、流光徘徊。那時的雨,像心事流淌的樣子,我總是想知道,雨在說些什麼。
而今,春天也還是春天。但春天的記憶只有窗前的雨、濕答答的門廊,沒過腳踝的積水。一開始人們還看看天氣預報,但每次打開,滑到盡頭都是淅淅瀝瀝的雨點,不看也罷!雨一直下,盯着窗外看久了,雨幾乎成為一個靜止的畫面。樓房的外牆越來越濕,顏色越來越深,或許連小雨也是它的退熱貼。我甚至想到了科幻電影《2020》裡總是在下雨的那個世界,光怪陸離又頹廢。陰雨天帶來的黑暗,下午四五點,書上的字就已經看不太清了,才想到太陽直射位置已到達北回歸線,夏天來了。
還以為對夏天永遠雀躍,原來不是。
雨作為一種要素和氛圍,為夏日生活提供了背景牆。所謂“陰天是雲的影子,雨天漫步在雲中”。雨下得還沒讓人厭倦的時候,雖然下雨讓世界不便,不便也讓世界安靜,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在雨裡站很久很久,成為一個可以感受雨的大人。
今年忍受了無數無意義的雨,我已經感到深深的厭倦。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