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母嬰 哺乳共贏
每年五月二十日除了是網絡情人節,還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由中國衛生部提倡,旨在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餵哺,引起公眾對母乳餵養的關注。本年度主題是:“傾聽母嬰,共築暖鏈”。
眾所周知,母乳是世界上最天然而又最切合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食物,它不僅能為寶寶提供營養,更能通過母乳成分中自帶的免疫物質及活性細胞,給寶寶供應源源不斷的抵抗力,讓孩子少生病;同時母乳哺育能幫助婦女預防多種疾病及癌症,長遠來說能減少整個社會疾病負擔,因此,母乳餵養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能產生莫大裨益。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三項重要倡議,分別是:一、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小時內應開始母乳餵養;二、出生後至六個月以純母乳餵養寶寶;三、滿六個月可添加適當的輔食並持續母乳餵養至孩子兩歲或以上。然而,餵哺母乳不僅是母嬰之間的事情,事實上,女性需要多方面的支援,才能使媽媽們在最佳的狀態下哺乳,這些支持來自於家庭、職場、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和政府等。本年度全國母乳日強調社會攜手共建母乳友善環境,傾聽來自母嬰的聲音,創造有效哺乳體驗。
分娩後的婦女身心會經歷巨大變化,受體內荷爾蒙影響,身份與角色的轉變等確實為媽媽們帶來衝擊,需時適應,這段時期若能獲得家人的關愛,簡單如為媽媽們料理日常和製作美食等平凡舉措,便能讓媽媽們心情舒暢;來自社區的鼓勵、醫護人員的協助、同儕交流社群的支援、有哺乳經驗的朋輩分享等,能讓媽媽們重拾信心,精神抖擻;喜聞樂見社會上為女性職工設立的哺乳室、重返職場哺乳關懷政策等,讓媽媽們倍感尊重。
至於寶寶們更需要照顧者悉心照料。剛出生的嬰兒胃容量小,需要頻繁餵哺,母乳能提供最好的營養且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並不需要間隔固定的時間餵哺,而是由寶寶主導吃奶、按需求餵哺,因此,頻密餵哺母乳正是初生寶寶的特質。寶寶的吃奶需求通常會通過一些表現讓照顧者知道,例如,寶寶早期飢餓時會表現為轉動頭部探索、張開口等,此時已可開始哺餵母乳;中期飢餓的寶寶會出現身體活動增加、不停扭動身體、不安、伸手進口等,此時應盡快開始哺乳;而哭鬧、面色轉紅、躁動等則是較晚期的飢餓信號,啼哭中的嬰兒通常很難正確地含乳,影響有效吸吮,因此這時候應該先以母嬰肌膚接觸(skin-to-skin)、攬抱、撫摸等方式安撫嬰兒,再行餵哺。此外,寶寶們還很小,晝夜節律尚未形成,吃夜奶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母嬰同室能讓媽媽們隨時察看寶寶狀況,從母嬰互動及寶寶的哭聲中“聽”出其訴求,如冷熱、肚子不適、缺乏安全感等,從而給予適當的照料。
凝聚社會力量,共築支持暖鏈。不必等待每年某個特別的節日來表達愛與傾聽,只要社會上、家庭裏、朋輩中各人都懷抱着愛與尊重,對母嬰們溫柔以待,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協助,則每天都是好日子。
李芷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