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如詩
——《致賈梅士》繪本詩歌音樂會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賈梅士
今年六月十日是葡萄牙最卓越的詩人賈梅士(Luís de Camões
,又譯作喀摩英、卡蒙斯)誕辰五百周年。賈梅士可以說是葡
萄牙乃至整個葡語系國家擁有最無上榮耀的偉大詩人。除了在西方的葡萄牙有着一系列紀念賈梅士的活動外、遙遠的東方澳門,也為名垂後世的文學巨匠舉辦多項紀念活動,其中六月一日的“《致賈梅士》繪本詩歌音樂會”就是該系列活動之一——以畫賞樂、以樂品詩的原創音樂和繪畫分享會。
關於賈梅士
提到賈梅士,不經被人稱讚及感慨他那“愛情是看不見的火焰”的細膩情詩、也有着稱果阿“就是巴比倫,世界罪惡的沉淪之地”大膽露骨抨擊社會、風骨峭峻的現實詩歌,而這一切源自於他幾經挫折的人生。賈梅士出生於一個小貴族家庭,自幼熱愛歷史、文學,特別是希臘和拉丁文學,這也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年輕時因愛情糾葛被驅逐,又因參加戰爭失去右眼。據傳,一五五六年最失意的賈梅士被流放至澳門,居澳兩年間,常到今日白鴿巢公園的賈梅士石洞下徘徊吟詠,並在石頭上創作。在澳門雖短短兩年,但其著名的敘事長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又名《葡國魂》的大部分詩句就是在此期間完成。可以說這部作品是那個時代的葡萄牙語言文學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一種對葡萄牙海洋帝國事業中英雄主義的謳歌。而有幸參加到的《致賈梅士——繪本詩歌音樂會》則是作者馬瑩瑩對《葡國魂》中的部分詩歌、及相傳在澳創作期間,賈梅士曾與一位中國姑娘蒂娜妹產生的異國愛情故事為題材進行的原創音樂、繪畫繪本創作。
繪本詩歌音樂會在典型的葡萄牙住宅建築“澳門文學館”中舉行,聽着主講馬瑩瑩和主持人甄桂芳以一種聊天、科普的方式為大家講述葡萄牙歷史及音樂,雖然屋外大雨滂沱,但室內氣氛輕鬆而愉快。《致賈梅士》是作者馬瑩瑩於二○二○年發行的一本“用樂與繪,與詩人跨越四百年的心靈對話”為線索,適合大人、小朋友的音樂繪本。
詩歌的藝術
分享會分享了書中《他們航行在浩瀚的大海》。這是以翻譯賈梅士在《葡國魂》第一章第十八節描寫帆船航行在印度洋上遇到海神波羅特烏的情景,抒發波濤洶湧、驚濤駭浪的航海經歷。馬瑩瑩原創的樂曲配合詩歌朗誦:以鋼琴獨奏作為引子,後以十六分音符、複點等作出固定的音型節奏進行模進與發展,鋼琴伴奏的形式表現一種流動性,凸顯海洋韻味與氣質。主弦律以模仿管風琴的音色而作,穩定的在鋼琴伴奏之上,彷彿是在對天主的一種祈禱,是航海裡亦籠罩着教堂中神聖的“光”。而中段開始加入的大提琴,低沉的旋律訴說着孤獨,彷彿是《葡國魂》中的主人公達伽馬在海上的寂寞、也許也是訴說賈梅士懷才不遇的苦悶、命運多舛的一種不平。但猶如教堂中管風琴般的旋律,抒情而又堅定地貫穿全曲:那是一種在大海之上的狂風暴雨中不滅的葡萄牙民族航海偉業的光環、在波濤起伏的大海中勇往直前的精神都被“上帝的聲音”(管風琴的主旋律)所眷顧。雖然這首樂曲的配器並不複雜,但可以聽出作曲者對這首樂曲的用心編排。
《愛情是看不見的火焰》是根據賈梅士非常著名的一首情詩《愛情是看不見火焰的烈火》而作的歌曲,以普通話形式演唱詩歌。如果說賈梅士的詩歌是以“矛盾的矛盾”去描述愛情這一不是具體的存在,卻比存在更具體的感受,那麼馬瑩瑩的這首歌就是抒情且直白的旋律唱出對愛情的獨白。歌曲旋律流動自然、完整、流暢且琅琅上口,配器雖然沒有排山倒海式的花俏,但都通過音樂技法將詩歌本身的哲學、美學的追求體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唱畢,馬瑩瑩又坐在琴前將這首歌曲的伴奏彈出,走上來兩位小朋友石軒宇、李長潞,他們分別以普通話及葡語的形式朗誦這首彼特拉克式的十四行詩。雖然在小朋友稚嫩的朗讀中,他們並未到體會愛情的年紀,但相信通過音樂、繪本的原創繪畫,也許亦可以了解“愛”中的美好。
分享會還為大家帶來以賈梅士的多首詩歌而譜曲的音樂,如《無眼臉》,以交響音響的聲部拉扯,模仿比武時的利劍;如《當天鵝預感到》,歌曲的創作和演唱更接近民謠風格,又借鑑了美聲唱法的發聲方式,呼應賈梅士《天鵝》詩歌的哀傷等等的作品。
在音樂中感受詩歌的力量,這場富有澳門、中葡文化結合的活動——《致賈梅士》詩歌音樂分享會,帶着大家品味賈梅士的詩歌、隨着馬瑩瑩的音樂、看着繪本中應詩歌而原創的繪畫作品,讓筆者更加深深地感受到賈梅士抒情詩中的那份典雅且通俗:有着新柏拉圖主義的深沉、又有着表現較為深刻的人文主義思想。
在賈梅士誕辰五百年之際、跟隨澳門文化局《詩韻傳世》系列活動中的詩歌音樂會一起,彷彿在這個下午與詩人一起在大海中遊歷航海的艱辛、孤獨的寂寞、愛情的美好,和那份充滿航海自豪精神的心靈對話。
王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