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02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動態的凝固

《暴雨》與《颶風》 傑曼 · 里希爾

動態的凝固

傑曼 · 里希爾(Germaine Richier,1902-1959)是二十世紀重要的雕塑家。她的作品強而有力,尤其是晚期的作品以恐怖不祥的形象特徵,享譽國際藝壇。

一九三四年她開始創作古典人像雕塑,其手法類似羅丹和布德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瑞士和法國南部避難,這個時期她的雕塑風格發生了重大變化。她放棄古典的趣味和手法,嘗試一種新的表現模式,以表達她對世界的神秘與恐懼的內心感受。她受到賈科梅蒂作品的啟發,並向怪異的昆蟲及夜間動物的鬼魅形象尋求靈感。一九四五年她返回巴黎,創作了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暴雨》(L'Orage)——一個體型巨大、沒有面孔的“生命”。隔年,她又創作了《颶風》(L'Ouragane)作為《暴雨》的“伴侶”。里奇爾從未停止發掘新的材料,在最後一段創作期,她更開始大膽地進行技術與材料的實驗。

對於《暴雨》,詩人弗朗西斯 · 蓬傑熱情地寫道:“我想說,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人,他從未如此狂野,被自己的風暴擊倒,又被喚醒。”《暴雨》是飽受折磨的化身,承載着那個時代的存在主義悲劇意味。這個巨人看似岩石或樹樁,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融合,集體力量與侵蝕現象之間的衝突。里奇爾繼承並發展了羅丹的風格,同時充分體現了戰後時期的物質主義和非正統趨勢。

《颶風》是女性版本的《暴雨》,象徵着自然的力量。她張開雙臂和手指,營造出一種生命的印象,這讓傑曼 · 里奇爾着迷。儘管它的臉色平靜,但它腫脹的身體似乎隨時準備在最輕微的呼吸中釋放力量。《颶風》似乎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里希爾有意讓它的身體位置稍微偏離垂直方向,她說:“我的雕像必須給人留下靜止但又即將移動的感覺。”

這兩件作品雖然靜止,卻給人一種痛苦和暴力的印象,就好像兩個正在運動的身體,瞬間停止了,石化成了一種原材料,彷彿處於一個被火山爆發摧毀的世界,但它會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變成永恆,讓人想起龐貝古城的石化災難,這些生物令人不安,他們已經失去了目光和人性。作者更通過雕塑的名稱“暴雨”和“颶風”,將人與自然聯繫起來。

這兩件充滿悲劇性色彩與力量的作品,既是里奇爾對人體研究的巔峰之作,也具有強烈的時代象徵意義。“夫婦倆”相繼被國家收藏並在龐比度現代藝術中心定期展出。

河 山

2024-07-02 河 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48403.html 1 動態的凝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