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6月20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菁菁樂道)城市足印

城市足印

近來翻到朱自清兩本小散文集,一本是《倫敦雜記》,另一本是《歐遊雜記》,讀罷十分感慨。原來在歐洲那些著名的城市,先生曾經留下那麼多足印,而閱讀遊記的樂趣之一,就是看看那些足印,我踩過了多少。

以《倫敦雜記》為例,其中一篇為〈博物院〉,先生於文中不僅提到了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著名的博物館,還有國家美術館、泰特現代藝術館等美術館。他描寫自然史博物館時寫下:“只覺得遠煙似的時代,無從憑弔,無從懷想。”其實時代也許並不如煙,也可以憑弔與懷想,畢竟在他去參觀自然史博物館的時候,大熊貓奇奇(Chi Chi)還未出生,更未被製作成標本被自然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在〈博物院〉的最後他寫下:“這種種全為了教育民眾,用意是值得我們佩服的。”豈止值得我們佩服,更值得我們學習,所以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大量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科學館,潛移默化地教育我們的民眾。

而在《歐遊雜記》中描寫的巴黎,景致與我所見大體相似,只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有些當年流行的遊戲已難覓影蹤。比如先生提到在埃菲爾鐵塔最上層,擺着一些“問心機”,那是一些小鐵箱,放一個硬幣進去,箱上的指針便會轉動,停止的地方就是回答。看上去有點像我們在寺廟裡的抽籤,怪好玩的,怎麼到了今天卻消失不見了呢?

至於“民以食為天”的食,在巴黎,先生講到了咖啡和月芽餅,我估摸着就是牛角包;而在倫敦,先生則專門寫了一篇〈吃的〉,開宗明義就是“提到歐洲的吃喝,誰總會想到巴黎,倫敦是算不上的”。想想這麼多年過去,英國的美食代表還是炸魚薯條,就覺得時間彷彿停止了。

這樣的閱讀體驗,真像在交錯的時空中,跟先生以不同的心情,留下同樣的足印,帶走迥異的感受。

楊 菁

2024-06-20 楊 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46101.html 1 (菁菁樂道)城市足印 /enpproperty-->